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正文

智能交通能否打破“逢节必堵”魔咒

  2012年中秋、国庆两节同庆,堪称历上最长黄金周,现已落下帷幕。通过这8天假期,不少人或许开车被拥堵在回家的高度路上,或许被拥堵在美丽的景区内,暂时的公共政策利好固然可喜,在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须更加完善。安防监控系统日渐成为公共安全服务中重要的“软实力”体现,在经历了第一个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后,我们来盘点一下面对重大节日车辆及人员异常集中时,视频监控在公共安全应用时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智能交通能否打破“逢节必堵”魔咒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雷厉风行实施,中秋国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赢得了有车族的赞许。9月30日是中国“双节黄金周”的第一天,也是中国高速公路免费的首日。当天,全国多个城市车流量呈井喷式增长。据统计,当日全国16省市24条高速公路出现较大程度拥堵现象。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而且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已从探索进入到实际开发和应用阶段。主要应用于城市内部交通和高速公路的公路智能交通系统在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在城市内部交通方面,北京实施了“科技奥运”智能交通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广州、中山、深圳、上海、天津、重庆、济南、青岛、杭州等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也各自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高速公路方面,早在2007年底,中国内地已有27个省区实现了省区内不同范围的收费系统联网。此外,在民航和铁路方面,智能化建设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

  近年来,各地平安城市的建设,为道路监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国内约有500家企业在从事监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是中国非常有特色的智能交通领域,国内约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且国内企业已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双界面CPU卡技术;在3S领域,国内虽然有200多家企业,但能够实现系统功能的企业还比较少。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龙头企业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高速公路智能卡、地理信息系统和快速公交智能系统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过,由于国内智能交通发展较晚,国内企业在竞争机制、竞争策略、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许多方面尚不如行业内的国外企业。

  在我国智能交通的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下,大量的国外公司加入到中国的交通技术领域和咨询领域。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比如,在自适应交通信号系统方面,国内市场基本被国外公司所掌握。监控产品与国外也有不少差距,行业的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即便在城市内部,道路上的传感器标准也非常混乱,因为传感器设备生产企业缺乏统一的接口标准。标准和规范的混乱妨碍了交通数据的获取,从而无法进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在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方面,各省或地区内建设的网络一卡通或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没有统一指导和标准,为将来的全国联网造成了困难。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