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解决方案 > 正文

浅谈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测控系统的电路较复杂,产生干扰的原因很多。下面几种常用的抗干扰措施。

  1、切断干扰的传播途径

  1)增加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器件(如单片机)的距离,用地线把他们隔离或者在敏感器件加上屏蔽罩。

  2)电路板合理分区,将强信号、弱信号、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电路合理地分区域布置。

  4)、单片机和大功率器件的地线要单独接地,以减小互相干扰。大功率器件要尽可能布置在电路板的边缘。

  5)、在单片机I/O口,电路板连接线等关键地方,使用抗干扰元件可显著提高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6)、晶振与单片机引脚尽量靠近,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接地并固定。

  2、尽量采用抗干扰性能强的单片机

  1)、降低单片机内部的电源噪声

  在传统的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通常将电源端和地端分别布置在对称的两边。例如左下角为地,左上角为电源。这使得电源噪声穿过整个硅片。改进方法将单片机的电源和地安排在两个相邻的引脚上,这样不仅降低了穿过整个硅片的电流,还便于印制板上设计电源退耦电容,以降低系统噪声。

  2)、降低时钟频率

  单片机测控系统的时钟电路是一个调频噪声源,它不仅能干扰本系统,还对外界产生干扰,使其他系统的电磁兼容检测不能达标。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选用时钟频率低的单片机可降低系统的噪声。以8051单片机为例,当最短指令周其为1US时,时钟是12MHZ。而同样速度的MOTOROLA兼容单片机的厂商在不牺牲运算速度的前提下,将时钟频率降低到原来的1/3。特别是MOTOROLA公司新推出的68HC08系列单片机、内部采用了锁相倍频技术,将外部时钟除至32KHZ,而内部总线速度却提高到8MHZ,甚至更高。

  3)、EFT技术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内部的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MOTOROLA公司新推出的68HC08系列单片机,采用EFT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单片机的抗干扰能力,当振荡电路的正弦波信号受到外界干扰时,其波形上会叠加一些毛刺。若以施密特电路对其整形时,这种毛刺会成为触发信号干扰正常的时钟信号。但是交替使用施密电路和RC滤波可以使这类毛刺不起作用,这就是EFT技术。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科技圈最新动态一手掌握
每日砸蛋,中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