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正文

我国政策利好 照明产业将被引向国际化

  近日,国家财政部等三部委针对2012年LED产品补贴推广招标发布公告,这是此前一次公开招标未果后的又一次招标,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重新招标的最大原因在于规模的扩大,预计总金额有望翻番至近10亿元,中标单位规模也有望扩大到30至50家。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激烈竞争的的照明市场是否会迎来新的机遇?中国照明行业发展可否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一、政策利好,照明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当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份额不到5%,为了推动国家的节能减排,国家在今年开始对推广LED技术加大力度出台扶持政策。

  今年2月份,国家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公告,2012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正式启动,将涉及室内照明产品LED筒灯、反射型自镇流LED灯,以及室外照明产品LED路灯、LED隧道灯四类产品。这是财政部首次对LED产品推广进行补贴。但是首次招标因少数企业报价混乱而始终悬而未决。

  据悉,此次新一轮招标的补贴产品和形式与上次一样,通过招标选择一批LED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并确定供货价格。补贴资金采取间接补贴方式,由国家财政补贴给中标企业。

  二、LED照明成下一代照明行业趋势

  当前,伴随国家巨额补贴逐步落到实处和LED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国内LED市场洗牌将加速,缺乏核心技术和资金支持的众多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预计今年国内有一半的LED企业将会倒闭。未来国际巨头和国内的大型LED企业将成为行业洗牌的主导者。

  LED照明是下一代照明产品的趋势。一方面,寿命长、光效高、能耗低的特质,使LED照明灯具具有传统照明灯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LED产业与目前各国所倡导的节能环保、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政策相符。

  曾经被认为是“第二个光伏产业”,并同时涉及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国内LED行业从2006年不到百余家企业涉足,迅速发展到如今有超过8000家企业涌入,成为年发展增速高达70%的新兴行业。

  三、照明产业现状分析

  自去年以来,由于大量资金涌入LED产业,重产能不重品质的LED产品越来越多,超过九成的企业都在打价格战。结果LED行业的净利润从以前高达30%迅速下滑到5%左右。

  面对外资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一些地方的企业发展很艰难,频频出现LED企业老板“跑路”的现象。据业内相关机构调查,当前国内LED行业,众多中小企业技术落后、竞争激烈、融资渠道狭窄,LED生产企业、供货商、客户三者之间纠缠于“连环债”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企业脆弱的资金链条埋下隐患。

  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完整的全球产业链布局,从何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发光效率不断提高和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日前发光效率正以年平均15%的速度稳步提高,有望达到并超过200lm/w,估计目录值达到200lm/w的白色LED将于近两三年面世。

  2、制造成本的降低和销售价格的下调。LED的价格将以年均30%或更高的速度下降。

  3、高压LED将成为未来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其具有两大优势,扫清室内照明市场的最大技术障碍,带来LED照明灯具成本和重量的有效降低,大幅降低了对散热系统的设计要求。

  4、COB封装技术的日趋成熟。主要因为其低成本、应用便利性、设计多样化,COB封装的球泡灯已经占据LED灯泡的40%左右的市场,日本及国内很多企业都开始走COB封装模式。

 

  5、LED驱动电源发展趋势。下游产品向室内照明发展,行业将逐渐细分。LED照明芯片流明技术的提高,对产品功率要求降低。LED驱动电源产品逐步向模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市场从目前以国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际为主。

  6、室内照明市场的快速启动与发展。室内照明领域是公认的LED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7、模块化是必经之路。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制约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提升LED照明产业整体竞争能力。

  四、借鉴:美国发展LED产业政策措施

  1、紧抓重点,大力建设专利标准体系

  LED外延片及芯片是LED行业的核心部件,占据LED产业链约70%的利润,也是专利竞争最集中、最激烈的环节。我国LED外延芯片缺少核心专利,特别是应用于LED照明的大功率外延芯片基本被科锐、欧司朗等厂家垄断,专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LED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强化顶层设计,面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以优势单位为依托,建立开放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LED照明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化相关组织、相关协会、研究单位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

  2、规范市场,建立健全产品监督机制

  当前市场上的LED照明产品,存在虚假宣传、指标混乱、产品安全等问题,致使劣质产品通过不正当竞争大量占领市场,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产品监督机制来规范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发挥产业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定期向市场公布优质LED照明产品的性能与安全指标,推动淘汰劣质产品;构建LED照明产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制定、产品检测、资质认证、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增强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加快国家级LED器件、光源检测机构的建设,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3、控制成本,加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LED企业面临减小成本、降低价格的压力。成本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产品节能收益难以弥补LED照明与传统照明间的成本差距;另一方面源于国外少数企业的技术垄断,产品的大部分利润被少数上游厂商占据,而我国大部分下游企业则缺少对产品定价的能力。建议企业通过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研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4、合理引导,谨防投资过热与产能过剩

  LED照明因产品价格过高、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市场潜力短期内难以完全爆发,而众多投资商、厂家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及扩产,甚至部分县级政府部门也在筹建LED产业园区。投资过热造成产能急剧扩张,产业链上下游均出现产能过剩。在目前LED芯片的核心专利被国外少数厂商掌控的情况下,盲目扩大产能会陷入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大规模亏损。解决此类问题,应该通过优化政府和市场有效协作机制,尽可能降低产能过剩的风险和负面效应。一方面要调整行业结构,积极推进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落后产能淘汰;另一方面要加快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结语:

  我国LED产业已初具规模,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LED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产量增速近50%,从事LED产业的企事业单位逾3000家,已经形成了外延及芯片制造、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同时,产业也面临专利标准体系不完备,产业政策不健全、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严峻格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错失发展良机,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应加快完善产业环境,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策的引导将是我照明行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