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车联网将是物联网产业中最容易发展的一个分支

    在业内最早提出“车联网”概念并率先实行的上海汽车,在最近亮相的荣威350inkaNet网络行车系统2.0版上,新增了满足家庭行车娱乐需求的6大核心应用,不仅为国内城市家庭用车族群带来更为方便、舒适、愉悦和超低成本的网络化行车体验,更号称再度突破“车联网”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将中国汽车的“车联网”科技水平推向全球领先地位,值得一观

  在刚刚过去的上海世博会上,上汽通用馆里长达10分钟的动感电影《2030行!》,展现了2030年概念车的“车联网”和“汽车无人驾驶”等智能技术。尽管实现“车联网”等概念的汽车还未真正普及,但汽车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早已成为现实。汽车电子的发展,自然带动了电子制造设备的发展。在2011年5月11日至13日于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所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NEPCONChina2011)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电子设备制造商将为专业观众揭示汽车电子制造的发展趋势。

    把汽车当作一部“巨型手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构筑一个车轮上的信息服务产业。前几天,上海正式宣布要在嘉定安亭打造车载信息服务业基地。市经济与信息化委预计,未来5年这个新产业的产值有望超过1000亿元。

    “软硬兼施”新汽车

    让汽车“驶上”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汽车业界对此恐怕既感觉陌生又跃跃欲试。汽车产业是工业时代的标杆,在数字时代,它的发力点也要“软硬兼施”。造车人如何做好信息服务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国内只有3家车厂推出了内置车载信息服务设备的车型,其中两家在上海。上汽一款车型上预装了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主要提供资讯服务,包括让司机和乘客收听在线新闻和音乐,获取语音导航服务,打网络电话等;而上海通用主要做安全文章,车主与呼叫中心联系后,服务商能远程控制车子的门锁、鸣号,这样,车主忘锁车门或在停车场找不到车时就能少些烦恼;万一车子遭遇事故,车载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报告方位,为急救赢得时间。

    但这些信息服务还很初步。根据理想主义者勾勒的蓝图,未来的汽车能与道路对话,感知拥堵并设计最佳行车路线;与其他车对话,感知车距以避免碰擦;与网络对话,在咫尺空间接通全球信息节点……汽车将与物联网、互联网产生大量交集,衍生出一个新概念:车联网。有专家指出,车联网可能是物联网产业中最容易发展的一个分支。

    “外人”还难敲开门

    国内汽车业界能不能把握好这个发展趋势?有业内人士坦率承认,看来还未做好准备。车联网不仅涉及汽车制造厂家并不熟悉的一系列技术,而且它涉及服务,要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使用体验之类,更为复杂。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互联网行业在这些方面有优势,可以提供帮助,也很想得到拓展机会,但目前的汽车厂似乎还很封闭,外人很难敲开门。在他看来,既然汽车正被塑造成一种智能终端,那就应该像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那样,把车变成汇聚各路研发人马的开放平台,而不是什么都想自己做,结果事倍功半。

    “封闭”的问题也非中国独有。加载信息智能设备,是汽车下一轮差异化竞争的利器,车轮上的信息服务则有望成为利润新来源,车厂自然想要更多权益。他们的自辩理由听起来也对:车子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对合作者必须设置高门槛;如果随意开放,远程解锁被滥用,还顶多是丢车,要是行驶途中联网的车载电子系统突然“被黑”或“中毒”,那可就会出人命。

    “跨界融合”是道坎

    信息服务业和汽车产业都是上海的强项。因此促成车厂和互联网企业的信任与合作,成了本市发展车联网的重点关注。据透露,政府部门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并从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拨出大笔资金,鼓励和支持双方对接。记者注意到,经过上海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汽车产业链上已经冒出了一些新面孔一批名称中包含“软件”、“信息”、“通信”等关键词的公司。他们和车厂、汽车零部件厂商刚刚组成了国内首个“车联网产业联盟”。

    除了“跨界融合”,发展车联网还有许多环节要补强: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技术标准,破解一系列共性的技术瓶颈,但最重要的是设计好未来信息服务的赢利模式。

 

    汽车厂擅长“一锤子买卖”钱车两讫,而服务业讲究“细水长流”,持续收费。目前,上汽的做法是先将两年的信息服务费打包进购车款。可能因为预装信息服务终端的车型上市还不满2年,上汽至今对下一步的收费模式没个说法;但收费的日子迟早要来,如果不能让用户付费,车联网就变成了只是卖设备,无法衍生出一个枝繁叶茂的服务业生态。已有专家建议,车载信息服务也许可以不收钱,而通过向车主推荐路经区域的餐馆、旅舍、商场等等,收商家的广告费。但具体怎么做,还有什么赢利方式,仍需大量摸索。

    车联网,是上海乃至中国汽车产业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但能不能把握住,还得看各方能否尽快携手跨过“跨界融合”这道坎。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