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实质是核心产品技术的竞争。集成电路是所有电子产品物理硬件的核心,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决定了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高度。集成电路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同时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通胀压力、保障房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无疑成为此次两会期间的热点。基金投资总监们如何看近期热点与投资?
南方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陈键、国投瑞银基金投资部总监袁野以及金鹰基金投资总监杨绍基就此相关热点对《证券日报》谈了自己的看法。
金鹰杨绍基:“两会”维稳情绪创造更好环境
金鹰基金的投资总监杨绍基认为,“两会”的主要议题仍然会围绕控物价、扩内需、调结构这几个主要方面;农业稳定也会放到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物价快速上涨阶段,政府也会更加关注民生,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可能会受到政策的支持。
杨绍基认为符合“十二五”规划的新兴产业是未来股市最大的主题投资机会。“十二五”规划对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发展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较2010年的4%左右将分别提高至8%和15%。其中,新材料、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值得重点关注。杨绍基表示:“这三大主题不仅属于新兴产业,更是其他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前端市场。”此外,杨绍基还特别指出,2011年企业消费市场具有较大潜力,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带来信息技术和高端设备制造业的主题投资机会。
“两会”期间是否存在投资机会?对此,杨绍基认为,“两会”维稳的情绪为A股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但在国外形势不明朗以及国内通胀压力没有缓解之前,我们认为A股将维持区间震荡的走势,没有趋势性行情。
南方陈键:农村水利与保障房建设含机遇
如何降低通胀压力?南方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监兼基金天元(0.936,0.00,0.00%)、南方成份基金经理陈键对《证券日报》表示,从经济学角度讲,降低通胀压力的政策手段一方面是收缩总需求,例如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的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手段,以及房产限购等行政性抑制需求的政策手段均属于收缩总需求政策,另一方面就是从增加供给着手,大力增加保障房建设投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等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都属于增加供给端的政策。
陈键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我们一方面应该防范紧缩性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应该积极把握增加供给类政策可能带来的投资机遇。因为增加供给能够使民生福利直接改善,同时对经济增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从决策和执行角度更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认可。
“其中,我们尤其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和保障房建设所蕴含的投资机遇。在2004-2010年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之后,2011年中央政府的一号文件瞄准的是更具体的水利建设问题,要求‘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未来10年全社会要年均投入4000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比2010年的投入增长一倍。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还显示,农村水利建设又可能是水利建设投资的重中之重,有测算数据认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历史欠账高达3万亿,而农村水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又极其显著,再加上近年来异常天气导致严重水旱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各方面的分析导向都指向农村水利建设,其未来受到政策扶持的力度将不言而喻,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3万亿,年复合增速20%,比过去10年的复合增速将高出约10个百分点,而根据统计,建筑工程(包括材料、管道等)、设备等项目开支将占到农村水利投资支出的八成左右,因此涉及上述业务的公司将受益最为直接。
陈键表示,保障房建设方面,我国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的目标,意味着年均720万套,而2010年全国各类保障房开工590万套,建成370万套,这说明未来5年的年均建设量是2010年的接近一倍,增速和投入都是巨大的。同样,保障房的建设和投入使用都将为建材、工程机械、家电等行业带来显著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