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物联网发展需优化布局 强化应用

    十二五期间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关键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专题规划中,并正积极研究和推进。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瓶颈和制约因素,首先,标准体系尚有待于突破,需要加快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其次,规模化应用还有不足,目前国内物联网应用需求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第三,物联网仍面临一些安全方面挑战;第四,跨行业合作与资源共享还存在一些壁垒。

    “在我国,物联网发展一度出现了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市场热、政府比企业热、股市比投资热、教育比科研热、包装比创新热等现象。亟待国家层面对物联网发展进行布局,同时加强在电网、交通、物流、数字医疗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委员3日表示。

    过去一年,邬贺铨委员领导了工程院题为《物联网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的咨询项目,围绕物联网在九大重点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调研。项目组发现,随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物联网对中国来说是很好的机遇。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可以用物联网优化城市管理,使工业节能减耗,为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邬贺铨委员说。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在物联网方面,诸多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国传感器80%依赖进口,无锡应用物联网技术监视太湖蓝藻,其中进口的传感器40万元一个,高成本限制了推广应用。

    “一些地方吸引高校去办物联网研究所指望他们产生GDP,而高校则着眼于到地方拿科研项目经费,都希望短平快上一些低门槛项目,真正下决心长期攻坚的不多,长此以往,我们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很难打破。”邬贺铨委员说,物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技术、设备、软件、标准上如果不能自主可控,物联网应用也会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

    邬贺铨委员建议,首先要清晰定义物联网产业的边界,使优惠政策有的放矢。二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和布局,防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研发空白的局面出现,同时推动军民融合和产学研用合作。第三,物联网应用的特点是间接效益比直接效益大。应从中国的国情和人民需要出发,通过物联网在电网、智能物流、数字医疗、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节能减排、提高人民健康福祉、便利群众出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