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媒体预测,国家将在未来十年投入四万亿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建筑、智能办公、智能家居、RFID等产业将是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作为物联网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融楼宇自控、电视监控、防盗报警、综合布线等众多系统于一体的建筑智能化领域,同样迎来了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近年来,由于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力倡,我国涌动着一股强劲的物联网发展热潮。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时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提出了“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作为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物联网的迅猛发展期,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等的结合可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物联网与其说是网络,不如说是应用
加快物联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当前在科技界,又出现一种仿佛人人都在谈论物联网,但很少有人能说清物联网的现象。这是因为物联网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地带,身处不同的行业,出于解决问题的不同,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对物联网研发应用的发展重点、动力来源、主攻方向等的理解也有明显差异。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对物联网有如下说明: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他定义,这里不一一罗列,但无论哪一种定义,都必然涉及三个最核心要素:一是感知,二是连接,三是应用。
在给物联网下定义的时候,基于解决问题的不同侧重点有着不同的定义。更多强调感知要素,则通常将物联网与传感网基本等同起来。更多强调连接要素,自然将物联网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认为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强调物品的寻址与通信。而各类定义中,无论从感知技术出发,还是从网络技术出发,都要不同程度描述技术实现的目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概念的出现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然而,物联网在打破人们固有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物联网到底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技术,还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
物联网与其说是网络,不如说是应用。对物联网的定义、内涵及特征的梳理让我们认识到,物联网是一整套立体的、丰富的、适应性很强的概念体系。
“万亿级”产业热点 物联网大潮来势汹汹
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智慧”浪潮,正在打开我们对未来智能化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广袤空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深刻改变世界。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认为,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规模将比互联网大30倍,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级的产业。
随着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试点和应用推广,在诸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等多个方面,通过充分运用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各项关键信息,有效地将各种应用集中于一个系统,物联网已经开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更智能化的响应。
“物联网是城市发展通向智能化的桥梁,对促进城市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意义重大。作为物联网的技术综合应用,建筑智能化将为城市的信息化带来重要推进作用。”长虹佳华董事总裁祝剑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