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号产业”已成明日黄花。除上海、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仍在坚持外,当初众多高举芯片产业的城市均热情不再,悄然转向。
苹果iPad以及其他平板电脑改变了2010年的芯片市场格局。
芯片产业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苹果成为一家芯片公司。苹果的A4芯片首先被应用在iPad中,后来也被应用在iPhone 4中。这给芯片产业带来了很大冲击,iPad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这意味着A4也非常成功。
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在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安慰投资者称,尽管苹果有先发优势,该公司将在平板电脑市场获得成功,“我们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在平板电脑市场获得成功”。
英特尔采取的措施还不止于此。英特尔公布了斥资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的无线解决方案部门的计划,如果这一交易得以完成,英特尔的无线芯片将成为iPad和iPhone 4的一个零部件。
RIM联合CEO迈克尔-拉扎里迪斯(Michael Lazaridis)表示,即将发布的黑莓Playbook平板电脑将配置“1GHz的双核处理器”,但没有披露芯片供应商。如果能于明年第一季度发售,7英寸的Playbook将是迄今为止一线大厂推出的计算能力最强大的平板电脑之一。
Nvidia也迅速公布了平板电脑战略。Nvidia CEO黄仁勋(Jen-Hsun Huang)明确表示,该公司将不再仅仅是一家图形芯片公司。通过推出Tegra芯片,Nvidia已经涉足处理器业务。但是,Nvidia采用ARM架构的处理器并非面向PC,而是面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
AMD则显得有些另类,承认尚未投入资源开发平板电脑芯片。AMD总裁兼CEO德克-梅耶(Dirk Meyer)在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还在观望,是否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开发平板电脑芯片。”AMD公布了推出一系列面向上网本和超薄笔记本的节能处理器的计划。
但是,平板电脑受青睐并不意味着笔记本会受到冷落。惠普、戴尔、联想、宏碁、索尼等厂商的Wintel系统每年销量仍然高达数亿台,是首选的企业办公平台。
英特尔将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Sandy Bridge芯片。Sandy Bridge是英特尔推出的集CPU(中央处理器)和GPU(图形处理器)于一体的首款芯片。这也意味着PC厂商将能免费获得GPU。
Sandy Bridge采用32纳米生产工艺也意味着,用户明年将能买到更轻薄、功能更强大的笔记本。
中国的芯片产业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起步,其后由于受到种种波折,逐渐被国际上拉开差距,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加速追赶,但由于扶持财政分散,缺少龙头企业拉动,芯片业的整体实力至今仍落后美国一代(2年)甚至更多。
2000年,国务院公布18号文,加大对芯片业的扶持力度,是当时所有行业中最优惠的扶持政策。其时,无论行业内部,还是分析投资机构,都对中国芯片业充满期望:对2010年之前的市场年均增长率,没有一份市场预期低于30%,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速。
政策的优势与产业前景的“光明”,在地方政府眼中,等同于一条以高新技术产业提升GDP的“赶超捷径”。
一场疯狂的锦标赛就此拉开。芯片与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产业一起,迅速掀起中国继彩电、冰箱和汽车之后的第三次重复建设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