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十二五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会如何

  尽管已步入上升通道,但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增速仍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工信部公布的产业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为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其中出口11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5%。

    五年一规划,是新中国特有的经济安排与时间节律。当60年的风雨刚刚飘过,中国经济也将步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是一个新甲子的起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面临的挑战不仅有深化改革问题、有急迫的经济转型问题,更大更复杂的挑战。而在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也将实现新突破,获得新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目前来看,十二五的几大重点行业包括光伏产业、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LED以及平板显示。

    那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会如何呢?我找到了这么五点与大家共享。

    (一)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发达国家抢占的战略制高点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智慧地球”等,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本政府推出“i-Japan”战略,韩国政府出台韩国未来IT战略,英国提出“数字英国”计划,均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发展战略中,还特别将物联网在传统工业中的应用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二)信息技术创新的集成化、融合化特征更加显着

    一是信息技术越来越表现为技术群的协同发展,例如以集成电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群带来了通信产业的革命,并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

    二是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增大了技术研发难度,需要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集中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大,形成专利多,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或体系结盟,对后进入企业形成壁垒,进而主导产业发展。例如英特尔每年研发投入超过50亿美元,有上千名技术人员专职开发CPU技术,通过巨额投资和持续技术进步不断提升产业竞争的门槛。

    (三)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例如云计算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三种模式已初显端倪: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软件即服务(SaaS)和平台即服务(PaaS)。未来的云计算中心将会类似于自来水公司和电力公司的概念,使用户能够以较低廉的费用,随时随地按需使用其资源,而不需要购买或拥有复杂的软硬件系统。

    二是重构产业链体系。这种基于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的整合能力日益成为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关键。美国的苹果公司就是这一模式创新的先锋,成功地构建了基于iPod的个人通信和娱乐产业链,通过销售iPod终端及内容产品获得的收入已占其公司总销售收入的30%以上。

    (四)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来,世界各大IT企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开拓新兴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发展策略,从而提升行业地位和自身的竞争力。例如IBM通过战略投资开拓新兴国家市场,高度关注云计算领域,同时收购有助其软件业务增长的知名公司;英特尔成立新的能源系统集团,锁定智能建筑、智能电网等新业务;甲骨文收购服务器巨头SUN,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硬件领域。

    在未来5年内,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这种发展态势仍会继续,各大跨国IT企业将继续利用其已有资源积极开展并购,拓展业务领域和市场空间。

    (五)绿色IT将成为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目前,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绿色IT战略及未来发展规划。日本政府在“数字日本创新计划”中提出要开发和实施无所不在的绿色ICT,加速推动低碳革命;韩国政府在“绿色IT国家战略”中提出加大研发投入以实现低碳工作环境;欧盟也制定出各种运用ICT实现节能减排的政策框架。

    此外,受政府政策激励和引导,世界各主要IT公司都在积极设计和改进绿色IT技术。例如:IBM宣布其“绿色创新工程”进入第二阶段,在全球推出模块化、高能效的数据中心设计,能够削减多达50%的能源消耗;惠普持续研究动态智能散热等各层面的节能技术;英特尔新增加了对绿色IT新技术的投资,以加速能源利用率及性能的提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新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变阶段的中国,给电子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应 用市场,并将创造大批前景广阔的新兴领域;国内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给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潜力;中国人均GDP正在向4000 美元迈进,国内消费需求将进入加快成长期。   

 

  面对当前全球主要IT企业为应对危机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整合优势资源,借此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情况,周子学表示,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的中 国信息产业需积极应对。他强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把发展信息产业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紧密地 结合起来。    

  周子学称,中国将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加快3G建设,支持集成电路、软件等重点产业发展,继续支持产业国际化发展。同时,还将大力 培育下一代信息通信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培育物联网等新增长点,推动城乡宽带应用,支持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发应 用,以此增强中国在这一产业上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010年服务外包十大青年精英”出炉    

  同时,在此间举办的“2010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发展论坛”上,公布了评选出的全国“2010年服务外包十大青年精英”。   

  荣获十大青年精英称号的分别是文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虹,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黄伟,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首席信息 官许可,北京瑞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邵凯,博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马强,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孙冰,西安炎兴科技 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宁,杭州东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伟儒,山东旅科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庆茂,大庆市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岩。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软件与服务信息外包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虽然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业的总体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也达到为4700家。而评选服务外包十大青年精英将对这一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信部软件司司长郭建兵称,人力资本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03年被福布斯评为最适合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国家之一的中 国,人才成为这一领域发展的瓶颈。他相信,在中国一流的外包企业领军者的率领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值得期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