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大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相比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将降低人类对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的依赖,有效遏制全球变暖,并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该领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信息显示,太阳能薄膜电池核心设备、大型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重大技术在上海已取得突破,今年上海太阳能光伏、核电、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将实现同比增长20%以上。
据介绍,今年上海新能源产业规模发展迅猛。其中太阳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产值达到130亿元规模,比去年增长62.5%,已形成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能超过1.7GW,比去年增长150%,太阳能电池或组件产量超过900MW。
核电产业也是上海重点主攻的新能源领域。去年末,上海核电项目累计在手设备订单超过450亿元,今年进入设备制造阶段,部分订单开始交货。
在风电产业领域,上海实现了3.6MW大型海上风机取得首个订单,大型风机产量比去年增长30%左右。风电关键零部件产业有较大的发展,自主研发成功2MW风电齿轮箱、主轴承,叶片、轴承较快增长。
此外,经过世博会的成功应用,智能电网产业也在上海快速增长。包括智能化输配电设备在内的智能电网产业,预计将达250亿元规模,比去年增长25%。其中新能源接入与控制随着主要企业的风电变流器、太阳能逆变器、无功补偿等项目先后进入产业化,规模可达20-30亿元。智能变电站系统、变压器、气体绝缘组合开关电器(GIS)、互感器等高压输变电设备总的产值规模达到150亿元。
新能源产业是目前全球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产业制高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坚表示,上海发展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不但要做大规模,更要提升产业能级,目前包括太阳能薄膜电池核心设备、核电大型铸锻件和关键泵阀、大型海上风电、智能电网等重大技术在上海已取得突破,一批关键项目持续推进,上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新能源产业已经开始起步,虽然着眼于未来5年,或是10年,这一领域的发展机遇确实很广阔,但是“十二五”规划毕竟是未来几年的一个中长期规划,若从短期来看,新能源发展是否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危机呢?众多企业转型到新能源领域,还有很多新企业纷纷成立,不断开发新项目,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背后隐藏着短期的产能过剩危机。
因此,新能源催生发展机遇是必然的,选择走新能源发展之路也是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着眼未来,也应该能够看到当前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新能源产业,在众多新能源领域中选择正确的那一部分来规划经营,都是需要冷静看待和思考的,盲目跟风只能导致一哄而上而造成的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