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0年“18号文件”公布以来,中国IC设计业开始发展壮大,IC设计企业数量开始迅速增加,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就增长到400余家。顾馨文表示,中国芯片市场庞大,本土IC设计业者逐渐崛起,预估今年中国IC设计业产值将达到321.5亿元人民币,年成长19.1%,占当地IC产业比重21.8%.
然而当这些设计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时,与跨国IC设计巨头公司相比,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薄弱,特别在产业化过程中都遇到了极大困难,因此大部分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都面临着生存问题。中国本土IC设计业和市场在同时呼唤着新生力量的诞生!
2005年11月18日,在中国航天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000678.SH)的主导下,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体制,将航天771所和772所集成电路设计资源集中整合,组建了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大量人才形成了可观的技术团队,同时这个团队多年来积累的技术资源更是诸多本土IC设计公司所无法比拟的。虽然拥有航天的技术背景,但是面对民用电子产品市场,时代民芯公司同样面临着芯片产业化的难题。
如何适应市场化竞争,是摆在时代民芯公司面前的第一道课题。为此,赵元富总经理率领公司开始了“三个转变”的行动,首先是思想意识的转变,向公司化和市场化转变;第二,由技术导向转为市场为导向;第三,研发型单位向研发、生产型单位转变。
显然,“时代民芯的成长,并不能复制那些有‘市场后台’的成功企业模式”,赵元富如是说,“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路子,找到能够适应自己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土微电子企业一直辗转挣扎于自身发展瓶颈的突破—芯片开发出来了,怎么用,如何与系统相结合,严重制约了芯片产品市场的发展。
五年来,时代民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自成立之日起,时代民芯的总收入一年一个台阶向上攀升。2005年,总收入只有5,000万元,2006年达到1亿元,2007年1.5亿元,2008年2.5亿元, 2009年3.3亿元,2010年预计将达到4.2亿元。在产品系列中,已经具备了卫星导航芯片组、以MCU/CPU为核的SoC、接口与总线控制、转换器、电源管理、消费类电子等多个系列产品。
“时代民芯最大的挑战,就是尽快推广自己的通用平台。因此,我们必然要直面和国外知名半导体公司的竞争,他们无论是品牌知名度、产业链成熟度,还是用户的接受度,都比我们占尽优势。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第一,我们的毛利率不高,但成本更低,所以国外厂商做不了的生意,我们可以接过来做技术支持能力,即便是小客户也可以感觉自己很受重视。”赵元富说,“第二,我们在国内,我们有快速响应的本土技术支持能力。”
为了进一步拓宽产品的生态环境,时代民芯公司在工业和信息信部电子信息司的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举办 “时代民芯杯电子设计大赛”, 该赛事以推动行业发展、加速成果转化、开拓市场、挖掘人才为目的,围绕“创新、应用”主题,采取开放性命题原则,给予参赛者极大的发挥空间,意在培养参赛选手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素质,提高参赛选手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对应用系统的理解和设计能力,鼓励国内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对嵌入式设计技术,推动他们不断发挥创意,设计出智能、新颖、实用又可靠的应用产品。
五年来,在技术与产品取得节节进步的同时,时代民芯在企业运作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2010日1月18日,作为国内军转民领域最大的IC设计公司,时代民芯公司在上海浦东成立了控股公司-上海宇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我国移动网络和物联网信息终端产品提供核心控制芯
片及解决方案。
中国本土电子信息业者,尤其是山寨或者白牌厂商,因主要供应给中低端产品,对芯片采购成本的要求甚于芯片规格,使本土IC设计业者有导入机会,现在看来,中国本土IC设计厂的确已经崛起,并与台系业者分食中国大饼。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加大对IC设计业的支持力度,时代民芯公司将继续坚持“技术产品化、产品高端化、运作市场化、产业国际化、管理精细化”的发展理念,力争五年内进入中国IC设计企业前十名,为建设国际一流集成电路企业、发展民族微电子产业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