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先后经历了自主创业(1965~1980)、引进提高(1981~1989)和重点建设(1990~1999)三个发展阶段。经过4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且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得到比以往更为迅速的发展。以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颁布为标志,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记者2日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了解到,今年我国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的销售额将实现近45%的高增长。
协会人士表示,2010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将实现550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4.59%。与此同时,企业利润也将实现大幅增长。
今年来,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并争相发展新兴产业,一些新的产品如苹果iPad入市,促使类似产品先后出现,对IC设计需求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
尽管今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国际巨头相比,我国IC设计规模弱小,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情况依然突出。目前,该产业的企业数量超过500家,但是IC自给率还比较低,特别是高端产品制造严重滞后。
为此,协会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已实施“IC设计专项”。专项的主要内容有重点支持量大面广的集成电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国内集成电路设计资源,引导集成电路企业加快重组,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等。
实现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互动发展的格局,是北京建设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的最高目标。从2000年到2009年,北京半导体企业数量由不足30家增加到150多家,年销售收入合计由18亿多元增加到191亿元。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北京设计企业占全国的比例超过1/4;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产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封装测试领域,北京不仅有瑞萨半导体的封装测试厂,而且有美国RFMD的工厂;在装备领域,七星华创是国内唯一上市的集成电路装备企业;在材料方面,北京不但有从事硅片生产的有研硅公司,还有从事光刻胶生产的科华微电子公司,该公司去年才投产,目前已经实现了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