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无锡隆重举行

    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内嵌RFID(射频识别)芯片门票的使用,是物联网技术在现实中一次大规模应用,也让人们感受到物联网风潮来袭。

    物联网概念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传统IT领域的延伸和集成。所谓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如今物联网产业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抢滩物联网,紧锣密鼓地开建物联网产业链。

    11月20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无锡传感网创新园隆重举行,省委书记梁保华为中心揭牌,省委副书记、省长罗志军出席仪式并致辞。

    2009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协议。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编办批复设立正局级科研事业单位——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仪式上,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首先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情况。一年来,在省、院、市三方领导及各有关部门和各共建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心围绕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结合中科院“创新2020”规划,面向物联网产业应用,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研发、重点领域应用开发为主要任务,初步形成了以智能集成传感器、集成电路、系统集成技术及面向产业(产品)应用技术、软件、物联网信息安全等为重点的科研架构。

    中心还充分利用中科院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的优势和研究基础,目前已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微电子所等8家研究院所进驻并开始实际运作。2010年,中心参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3项、03专项1项,以及江苏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1项,正在积极构建国家级传感器规模制造、研发、设计和测试平台。中心成立的全资产业化公司江苏中科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已开始实质性运营。

    罗志军省长在致辞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成立表示了热烈祝贺,他指出共建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是中科院与江苏省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对加快构建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将坚定不移地把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着力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突出示范引领的目标追求,力争把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加快构建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推动我省物联网产业实现更大突破,并引领和带动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江苏省将认真做好与中科院共建研究中心各项工作,在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无锡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落实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为研究中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仪式上,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也在仪式上发表了讲话。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省长助理徐南平等出席了揭牌仪式。仪式后,江苏省、中科院、无锡市三方领导共同参观了发展中心。

    从国外物联网发展的经验来看,尽管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是要以企业为主导和中心,从应用需求出发进行研发、推广。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有三方面,首先,行业标准缺失。建立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不仅具有战略意义,也是处理物联网发展中产生问题的依据。目前,国内不同行业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产品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而真正有效的物联网要有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各种标准为解决物联网应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利于产业链中各单位实现明确的分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推进物联网的研究、开发、集成和应用。其次,缺乏相应的支撑技术和成本过高。比如,在物联网的数据采集环节,中国缺乏相应的技术,造成过高成本,从而会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第三,缺乏成熟的商业环境,企业需要来自市场需求的动力和良好的商业营运模式,而目前物联网还未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未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总而言之,我国物联网发展环境还需要继续完善,标准的缺失与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配套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诸如技术、成本、标准,以及商业模式等等问题,物联网很难得到实际的推广与应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