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宏盛康元总经理顾天翔
这是一个新财富裂变的时代——当些许狂妄和叛逆的80后,凭藉初生牛犊不怕虎精神和无悔的激情,以别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和方式迅速崛起,他们便已然被烙上时代的标签——新锐企业家。和父辈们不一样,他们从出生之初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让这群从小念着ABC长大的孩子,比父辈们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活跃的思想。
当盖茨50岁、杨致远40岁、陈天桥30岁时,这些吃着果冻长大的“80后”,已经夹着一本叫“互联网”的大课本匆匆上路了。他们用程序创造财富,他们的口号是:贩卖右脑!
他们格式化了父辈的“左脑型企业”模式,颠覆了商业学院奉行的一些金科玉律,他们认为重要的已经不是资本,不是技术,不是经验,甚至不是知识,而是创意,儿童般的想象力,来自右脑的领悟力。
本期嘉宾:顾天翔——宏盛康元总经理
他——今年24岁,“军人,学子,商业奇才”他的人生履历表,奇幻得好像格林童话一般。当同龄人都在为黑色高考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选择了入伍。两年的部队生活磨练,不仅让他变得开朗和勇敢,同时也让他学会了为人处事。
19岁,他褪下戎衣,再次返还菁菁校园。
23岁,计算机系毕业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初涉电子行业,却因此崭露头角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24岁,在当年的同伴们再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了择业、婚姻而奔波的时候,他已经坐拥了一家集成电路、被动连接器、各种开拓、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销售公司,俨然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谈及成功的经验之谈,他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一千种感想
顾天翔说自己闲暇的时候,最爱看书,企业管理,经济理财,营销理念,什么样的书他都看。他看书最主要的是看完之后总结自己对书本的理解,每个人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式都不一样,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种感想。其实做生意和看书一样,如果你不懂得变通,不懂得迎合市场需要转变企业营销策略,那么你就会被淘汰。
成功的诀窍在于换位思考
在被问及过往所经历过的坎坷的时候,顾天翔,想了半晌,说这一路走来都挺顺当的,唯一可以算得上挫折的事情,可能就是刚入行时候的那场“下马威”。
时间退回到2007年初,顾天翔计算机系毕业,开始寻找单位实习。通过表姐的介绍,顾天翔进入了一家电子元器件公司工作,正是因了这个机缘巧合,顾天翔和电子元器件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小酷爱电子的他,一进公司便萌生了极大的兴趣。短短的实习期过后,顾天翔决定放弃
主修专业,进军电子产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顾天翔早已拿定了主意。他认为一个人若能从事和自己兴趣相关的职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顾天翔选择了理想。回家说服了父母,向他们借来第一笔创业资金,开办了自己的销售店面。顾天翔雄心万丈,一心想着做出点成绩给二老看看。可是短短两个月过去了,顾天翔的生意却静如止水,波澜不兴。心高气傲如他,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执拗的决定是否正确,是不是自己根本不是做这行的料。于是他开始细心观察,寻找原因,终于他发现对于广大采购商而言,一个公司的销售人员就好像企业的形象展示窗口 ,对于顾客而言,他们可能更需要供应商能够在推销自己货品的时候,更多得给他们一些专业性的建议和意见。找到了病根,顾天翔便开始恶补自己的专业知识,从懵懂到精通,终于顾天翔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员工,业绩蒸蒸日上。
“物有所值≠最便宜”
一场金融危机,让各大行业很受伤。面对同类竞争对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降价风潮,一个新生企业如何才能AD市场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在价格战和品质攻坚战背后,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出路。顾天翔思考着,也学习着,最后他悟出了自己的管理哲学。和父辈们凑热闹的思路不一样,顾天翔,选择了按兵不动的计策。
他认为,在市场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下,产品的价值除了本身之外,更体现在各种附加值之上对于采购商而言,针对的是它的综合参考价值,所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以及企业的诚信口碑,销售人员的专业度,公司的生产规模及力度等等等等,都讲师影响企业制胜上海的关键因素。所以“物有所值≠最便宜”。
同样,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在选择的同时,所付出的也不仅仅是金钱。对于一个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同样是促成交易的关键。
编 者 按:有人说全世界最长的距离就是从客户的口袋到销售人员的口袋,我倒觉得不尽然。其实遥远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我们的焦点时常太过于集中,功利性太强,太在意想获得客户口袋里的钱所导致的结果。不妨学学顾天翔,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倾听客户的需求,换位思考。其实,成功也许进仅一步之遥。
中发网记者张萍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