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PC豪门向芯片厂商讨要话语权

  人潮涌动的中关村电脑海龙卖场一直是各大品牌PC专卖店的必争之地。
  不过这样的好光景正在成为昨日的记忆。曾经占据卖场醒目位置的众多的品牌电脑专卖店已经被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专卖店所取代。

  “卖到8月,完成这拨暑促销售,我就不准备卖电脑了。”已经在中关村卖了6年电脑的刘光良告诉《财经时报》,现在电脑的同质化太严重,大家只比拼价格,经销商夹在其中,基本没有利润可言。

  与经销商的心寒相比,众多品牌电脑厂商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

  继IBM退出PC市场以后,半导体也在考虑出售其PC业务。而市场上数量众多的中小品牌要么选择了退出,要么选择重点行业进行耕耘。

  Gartner预测,2006至2008年,PC出货量预计年平均增长5.7%,相比2003至2005年的11.3%少了一半;未来两年的PC销售额年均增长预测值为2%,更不到2003至2005年4.7%的一半。

  “PC行业整体的颓势,归根结底还是上游芯片厂商影响力减弱造成的。摩尔定律失效让芯片厂商失去了对整个产业的控制力。”某知名厂商市场总监对《财经时报》说。

  <方正RONG>摩尔定律走下神台

  一直以来,频率都把推动摩尔定律发展作为己任。

  这不仅仅因为摩尔是Intel的共同创始人,而是Intel作为Intel产业的领导厂商之一,其命运和摩尔定律的发展息息相关。

  当整个产业“集体无意识”般地用摩尔定律思考,摩尔定律已经成为一种宗教,英特尔成为了当仁不让的权威。

  当人们都没有理由地给与信任时,摩尔定律就被神话了。

  客观来说,摩尔定律的确以最短的时间,催生了信息技术产业的革命性变革,不过,以“神话”代替思考的弊端,也在不断累积。

  在摩尔定律盛行的时代,Intel的指挥棒控制着整个PC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合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上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消费者“愉快”地选择了为Intel的“速度游戏”买单。

  在此阶段,Intel对于下游的PC厂商的影响力也达到了顶峰。

  不过,到了2004年,在这个定律统治了IT业40年之后,Intel的P4 4GHz芯片的研制计划因为散热问题被取消,这似乎暗示着“摩尔定律神话”的终结。

  回头来看,在PC时代被神化的摩尔定律,现在看起来像是钻了“计算能力”的牛角尖。它或许可以指导工程师们挑战极限,但是,消费者还是大声说出了怀疑。

  有人形容,半导体产业不断缩小芯片尺寸、提高集成度的过程,就如同登山和攀岩,所处越高越令人心惊胆颤。

  有专家表示,当半导体生产工艺达到10nm,绝缘层厚度将达分子级别,电子在量子效应下将产生短路。届时,将是摩尔定律的终点。

  被打破的平衡

  虽然,Intel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宣扬摩尔定律“将在接下来的15~20年继续有效”。但是,很显然,Intel对于整个行业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

  “当Intel放弃速度游戏,转而推介双核、平台的时候,主动权的易主已经是必然的事情,只是谁能接手,这还有待时间考证。”资深分析师程宏表示。

  在摩尔定律时代,Intel一家独大,利用“补贴”机制,它可以让众多的品牌厂商维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衡中。

  直到现在,经过10多年的发展,市场上依然有超过30个的品牌以及数量更多的地方品牌存在。

  众多的小品牌在Intel的扶持下成为了平衡各方关系的棋子。

  但是进入平台时代,消费者对新概念接受的缓慢,给了众多知名PC厂商产业翻身的机会。

  对于Intel力推的数字家庭平台,传统知名PC厂商纷纷放缓了对平台支持速度,以至于数年过去,被Intel力捧的平台概念依然形式大于内容。

  与此同时,Intel控制力的减弱也让老对手AMD有了机会,面对AMD策动“反水”事件,Intel已鲜有卓有成效的手段应付。

  有分析师认为,在技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之前,摩尔定律的头顶是一片广阔的天空。但是,现在它已经碰到了天花板。

  摆脱束缚

  在PC行业,对于Intel霸权的不满由来已久。

  以前,这样的不满大多通过牢骚得以发泄。但是现在,PC厂商发现了摆脱Intel束缚的法宝,这就是,应用需求代替速度追求。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人们购买汽车,不会一味追求发动机的马力的大小。在成熟市场中,舒适、安全、便利等因素更能满足成熟消费者的需求。

  联想集团副总裁夏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满足了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之后,PC消费正在向更能满足消费者应用需求上发展。“不看功能看应用”将为PC发展带来动力。

  在此前发布的联想扬天系列商用台式机上,记者发现联想在宣传上已经闭口不谈CPU的NEC、硬盘的大小等速度时代大家关心的内容。“互联一点通”、“安全密钥”和“私密空间”等应用功能成为了联想新品宣传的重点。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惠普和戴尔身上。

  惠普正在将“掌控个性世界”理念融入其产品中,惠普PSG集团副总裁Todd Bradley表示:“惠普希望通过该战略的实施带给用户真正个性化的生活。”

  一向只关注性价比,有价格屠夫之称的戴尔已经在悄然改变其广告策略。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与原来简单的配置罗列、降价信息不同,戴尔在美国的最新的广告已经开始更多地强调机器的易用功能和满足应用需求。

  话语权的转换

  根据IDC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亚洲计算机市场(不包括日本),联想集团以16.7%的市场份额保持了最高位置,这一数字与去年同期持平。惠普公司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1.5%增长到12.6%,排名第二;戴尔公司的市场份额从去年的7.5%上升为8.5%,排在第三位。其他第四、第五分别为中国台湾省宏 6.8%、ST集团5.4%。

  从全球范围看,戴尔、惠普、联想是PC无可争议的三大豪门家族。也许搅局的往往是新兴的厂商,但是引导产业动向的、在市场最有话语权的是前三强。

  “市场经济环境下,实力是决定产业地位的关键因素。三大豪门的集体转变是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赛迪顾问分析师文芳说。很显然,作为连接上下游的关键环节,PC厂商们更愿意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商。

  “应用需求最广泛、也最容易打动消费者。但是,这不是打动厂商的全部,毕竟Intel自己在2004年就已经提出过‘应用为导向’的方向。而同样的探索,在IT行业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业内资深人士陈宁表示。

  对于厂商来说,应用需求的实现相对比较简单,无需得到上游厂商支持,这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对于上游厂商的控制.

 

(源自:财经时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