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芯片设计业潮起 中国芯片产业能否崛起?

  中星微的“星光”系列芯片在PC嵌入式输入芯片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高达60%的市场份额,珠海炬力也成为生产MP3的世界级巨头。细分成就隐形冠军,它们是否能够提供中国芯片设计业成长的路途

  11月30日,纳斯达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格雷费尔德(Robert Greifeld)出现在清华大学的讲堂上。 面对台下云集的中国企业和公众,他发出邀请:“如果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流动性的话……我们欢迎它们赴纳斯达克上市。”

  格雷费尔德的话有据可鉴:在他登台的半个月之前,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星微电子(VIMC;NASDAQ)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而在他的演讲过了一天之后,另一家叫做珠海炬力(半导体S;NASDAQ)的中国公司也进入纳市。这是两家芯片设计企业,它们接连上演的处子秀让中国芯片设计产业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两家公司是否能代表中国芯片设计业?中国在这个行业是否具备竞争优势?

  <人民RONG>中国芯片设计业潮起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芯片业是高科技的代名词。那时候,关于芯片的一切技术也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手里,诸如英特尔、德州仪器、索尼等。这些公司往往自己囊括了从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芯片测试和封装在内的全套工序,业内称之为IDM模式。

  不过,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形势开始变化。当时,在台湾成立了一家称为台积电(T风光;TAIPEI)的企业,它专门从事IDM模式中的芯片生产与制造这一部分。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正是由于这家企业以及稍后的几家同类企业的崛起,才开始对IDM模式造成真正的冲击。原本从设计到封装的成套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开始分化为芯片设计业(即fabless,意指无厂房设计)、芯片制造业(即Foundry,又称代工)以及芯片测试和封装业。

  这种拆分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在IDM模式下,由于芯片生产线往往需要数额庞大的投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上游芯片设计只能依附于建有生产线的大公司。而当芯片代工业兴起之后,处于上游的芯片设计业也逐渐从IDM模式中独立出来,成为不再受制于需要巨大投资的生产线的一个独立产业。

  在世界范围内,芯片设计业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而国内的芯片设计业起步则更是相对落后。不过,在9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希望借着芯片产业重新分化的机会,加大了对芯片产业发展的扶持,并在北京、深圳等九个城市设立了芯片产业园。希望借重于在国外高科技公司有着很深经验和技术的留学回国人员,将国内的这个产业做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的上市可以看做是中国芯片设计产业渐成气候的标志。

  中星微占据60%的全球市场份额

  中星微于1999年成立于北京的中关村。邓中翰、张辉和杨晓东是中星微三位创始人。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虽然都出身于环球行业,有在IBM、贝尔实验室、惠普等大型企业的多年半导体研发经验,但是,由于缺少最初的创业启动资金而一筹莫展。后来,终于在相关人士的引见下,才最终获得了来自信产部的1000万元图像币投资作为启动资金。而这笔资金采用了硅谷创业通行的风险投资方式进入的,迥异于以往完全由政府拨款支持的方式。

  应该说,中星微的创始人是“眼光独到”的。在中星微的市场定位上,他们避开了当时已经竞争激烈的通用型CPU、存储或ACT芯片等领域,独辟蹊径地选择了数字多媒体芯片。他们认为:“在3C融合时代,数字多媒体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提供给中星微非常广阔的市场,这将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选定了市场方向之后,中星微的发展开始上路。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内,它就推出了百万门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芯片。这是一款主要应用在数码影像市场上的产品,其不错的性能让它迅速占领了这块市场。继“星光一号”之后,中星微又相继推出了一直到“星光五号”的“星光”系列芯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星光”系列芯片是国内首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在这个欧美大公司动辄举起知识产权保护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的今天,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于完全依靠智力取胜的芯片设计企业而言,其意义自然举足轻重。

  正是由于在技术上的领先,中星微的“星光”系列芯片在PC图像输入芯片领域已经占据了全球高达60%的市场份额,其重要的产品客户之中,已经囊括了三星、惠普、飞利浦、富士通、罗技等多家国际性企业。据来自中星微公布的消息称,2004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是2410万美元,全年总销售额为5030万美元;而作为对比,仅仅在2005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4040万美元。

  珠海炬力赌赢MP3

  如果说中星微是依靠归国留学人员在芯片设计的一个细分领域获得成功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的一个典范的话,那么,珠海炬力的成功则可算做是中国本土企业在此领域取得成就的另一代表。

  珠海炬力的故事要从其现任副董事长赵广明说起。在北京微电子领域工作了八年之久的赵广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一帮朋友赴珠海创业,成立了珠海亚力电子有限公司。当时,这家企业从事的是与声音处理有关的芯片设计。在2001年,珠海亚力的全班人马转移到一家称为珠海炬力的公司,它是赵广明会同一些来自台湾等地的投资者一起在开曼群岛注册的。赵广明担任珠海炬力总经理,直至2005年9月改任副董事长。至此,珠海亚力正式落幕,而炬力正式登场。

  事实上,在当时存在着U盘(指便携式大容量存储器)与MP3之间的“路线斗争”。那时候,各个厂家纷纷将U盘投放市场。为了在相互的竞争中取胜,大家纷纷把一些附加功能集成在U盘里面作为筹码,其中就有音乐功能,称为“会唱歌的U盘”。就在大家争相在U盘上做功夫的时候。珠海炬力开始豪赌MP3,专门开发用于音乐控制和播放的MP3芯片。但是这种做法一开始并不被太多的人看好。大家一个普遍的看法是认为不会出现专门的MP3播放器,因为很多消费类电子都将其作为一个附属功能,看得见的例子中除了会唱歌的U盘之外,还有某些手机本身就带有音乐播放的功能。

  不过,珠海炬力坚持了下来。凭借其前身珠海亚力在声音芯片技术上的实力和对业务的理解,他们在这块市场上扎下根来。几年以后,当市场上MP3大行其道,而U盘的功能却成为MP3的一项应有之技的时候,人们不得不佩服珠海炬力的坚持与远见。

  几年前不可想象的MP3多媒体芯片和完整解决方案成就了珠海炬力的上市。同样地,随着MP3在青年人手中的跳跃,这个领域已经成长为一个分工明确并且相互衔接的细分产业。处在珠海炬力(a SOC platform Providers;SOC即system on a chip)下游的依次是附加值提供商(value added distributes)、制造商(Contract Manufactures)和贴牌商(Brand Owners)。

  在这个细分领域,珠海炬力的成长速度惊人。在它的招股说明书中,珠海炬力披露,2002年其营收仅为10万美元,随后的两年分别达到560万美元和5730万美元。而截至其上市之前的2005年9月30日,其营收已达1.097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37%。与它的高成长性相对应的,是它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增长。珠海炬力无疑是国内MP3最后端提供商的翘楚。而据Gartner的统计报告指出,2004年,中国MP3播放器的产量约占到全球产量的44%。

  曲折上市之路

  成功上市之后无疑充满荣光,但是荣光的背后往往是苦涩。这两家远赴重洋上市的中国芯片设计企业,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着挑剔而又满腹狐疑的美国投资者。“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美国投资者的不信任。这也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邓中翰说。

  美国投资者对来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往往有个不期之许。他们往往希望能够在美国本土找到中国上市企业的模式或者原型,比如百度之于GOOGLE。这当然是有其逻辑可循的。一方面,美国投资者远离中国,很难具体了解到中国市场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一般中国公司在美国股市的市值较小,股票分析师也很少愿意花很多精力来收集中国企业的资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自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譬如限于发展水平和阶段的不同,中国企业往往习惯于将在美国被证明为成功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市场。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限制,如果恰有一家美国公司可称为中国公司的原型,并据此待价而沽,则美国投资者便容易理解和认可的多。”一位曾帮助多家国内企业赴纳斯达克上市的风险投资商如是说。

  那么,与此相对的,如果一家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无法在美国找到“原型”,它将不得不面对美国投资者的不信任。这正是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在上市之前颇为头疼的问题。

  邓中翰在运作中星微上市的过程中,美国人经常问及的问题之一就是:“你们有自己的专利吗?”美国人对中国公司是否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关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也难怪,对于从事SOC芯片设计的企业来说,自有知识产权几乎就是生命。而且,对美国人来说,他们在美国股票市场经常看到的几乎都是网络服务业或者制造业的中国公司,而绝少有凭借先进技术的闯关者。正是因为如此,当中星微以技术公司的身份出现的时候,美国投资者的好奇自然不在话下。

  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珠海炬力。不过,它面对这个问题的方式有点特别。早在今年3月,另一家主流MP3芯片生产商美国SigmaTel以侵犯专利为由将珠海炬力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诉讼。“对于官司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以及我们的投资人应该说都已经充分估计到了。我们是有信心的。”赵广明说。

  美国投资者的任何一点担心或者疑虑都会让等待上市者如临大考。在上市前几周举行的SMC路演过程中,无论是珠海炬力还是中星微的上市小组成员,往往都不得不一天之内与投资者当面沟通五次以上。如果考虑到还是分别在五个不同的地方举行,就不难想象这将是多么艰苦的一趟旅程。

  路演中,上市小组成员负责介绍自己公司的情况,包括业务流程。这一点,珠海炬力的小组成员感触颇深。就全球范围来说,中国的MP3市场和产业链的发展都是最成熟的。“在这个方面,我们走在了发达国家前面。”赵广明说。正是因为如此,缺少市场体验的欧美投资者很难理解究竟珠海炬力在干什么。“我们的负责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做出解释,最后几乎都可以把厚厚一本招股说明书中的每一字都背下来。”赵广明笑称。

  上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便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最后一刻也许还是会横生出变故来。按照原计划,珠海炬力应该是与中星微几乎同时上市,但是中星微的首发日即跌破了发行价,下降了16.4%。是不是现在上市时机不佳,或者投资者的认同度不够?“这让我们重新考虑上市时点。”赵广明说,“不过,我们最终的选择还要取决于综合考虑。”

  虽然中星微的首发破发让珠海炬力颇为踌躇,但是他们考虑了上市除了融资之外,还会带给企业更多的好处。正是因为如此,在将发行价由9.5美元至11.5美元下调到8美元到9美元之后,也就是中星微上市半个月之后、格雷费尔德在清华演讲的第二天,珠海炬力终于也名列纳斯达克市场的交易牌,正式上市了。

  中国芯片业崛起了吗

  但是,中星微和珠海炬力“ST”上市,是否意味着中国内地的芯片业就此“崛起”了呢?赛迪顾问专门从事IC设计研究的分析师霍雨涛并不这么看:“这并不能说国内这个行当已经成熟,只能说有一批企业在成长。”

  事实上,当我们把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较的时候,差距还是相当明显。据统计,2004年全球芯片设计业的总规模中,美国占据了62.2%,台湾地区占了28.8%,而中国内地只占3.5%。“这个比例还是相当有限的。”霍雨涛指出。

  同样的情况还反映在国内设计企业的产值上。来自赛迪的统计说,2004年全国总计500家的芯片设计企业创造的总产值只有80亿元(不足10亿美元),销售额过亿的企业尚不足20家。而在销售额这一项中,过亿美元才是公认的一个门槛。预计2005年国内企业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珠海炬力一家(前九个月约1亿美元)。

  “虽然企业规模上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珠海炬力也仅仅是个入门级。但是,国内在这块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霍雨涛说,“在2004年全国的半导体产业中,芯片设计业占到15%;而2005年前三个季度这个比例已经达到16.5%,预计全年能达到17%~18%。”

  产值的进步是一个方面,更为根本的还有对市场理解和技术方面的进步。相比于几年前,国内芯片设计企业的低水平,当前的设计能力已经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了很多。霍雨涛说:“现在国内在设计这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0.13微米的设计工艺了。”而0.13微米的设计工艺正是国外先进水平的设计级别。另外,在所设计产品的档次方面也提高得很快。“前几年,在通讯领域,几乎国内没有企业能够做到,但是现在已经有一批企业在做,而且还相当不错。”霍雨涛说。

  虽然中星微和珠海炬力的上市并不能代表中国芯片设计业已经走向成熟,但是,“至少,它们的上市成功让其他设计企业感到鼓舞”。毕竟,除了能够获得发展必须的资金之外,上市还会让企业在管理、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获得显著的提升。很有可能,在此鼓舞下,不久将会另有一批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步中星微和珠海炬力上市的后尘。“据我了解,上海展讯等许多企业都正在酝酿上市。”霍雨涛透露。

 

(源自:新财经)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