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RONG>增值税优惠政策是歧视性关税还是合理补贴
加入WTO为中国带来的风险与冲击,来势凶猛。第一次挑战,来自中美两大政府对于"中国芯"的竞争。
3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正式宣布,美国政府已于当日正式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一份指控,指控中国对进口人民产品征收歧视性关税,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该组织的贸易规则,损害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出口。这是中国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美国第一次向该组织指控中国。
一时间,中美两国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贸易争端上升到空前紧张的高度。3月17日、18日,中国内地芯片企业中芯国际先后在美国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两地挂牌上市,结果均出现股价重挫的场面。
芯片纠纷升级,引起众多官员、专家及学者纷纷发表观点和看法,不过却鲜有触及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核心。日前,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对WTO规则深有研究的法学博士后段爱群高级律师,他非常明确地表示,这一问题实质涉及的是WTO中的财政补贴内容,根据WTO的补贴规则,中国并不存在设置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的行为。
段强调,善用规则游戏的美国这一次又对刚刚入世的中国提出了考验,中国政府应该学会运用WTO的补贴规则,以法律手段,维护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秩序、产业安全、产业战略和产业发展环境。
利用保护屏障
中国鼓励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并非属于贸易歧视,而是实施补贴政策,段爱群肯定地表示。根据WTO补贴规则,中国并没有违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国民待遇"的承诺。
美国此次大动干戈地指责和指控,缘于近年中国出台的保护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2000年6月24日,一份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出台,该条文规定:芯片生产企业2010年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芯片设计企业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
2001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复函》,根据这份文件,集成电路产业上游的设计企业和下游的制造商都获得了"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的进一步优惠政策。
中国政府对于本国"幼稚工业"的扶持,自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进入WTO后不久,就遭到了美国方面的质疑。这一次,在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对外宣布指控中国的当天,美国贸易办公室发布一份声明说,中国对国内的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待遇,因此使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的出口处于不利地位。美国政府认为,这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作出的"国民待遇"承诺不相符合。
段爱群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从财政补贴政策的角度指出,美国政府在玩"偷换概念"的游戏。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GATT),其中第二部分第3条"国内税和国内法规的国民待遇"一章的第八款规定:本条的规定不阻止仅给予国内生产者的补贴的支付,包括以与本条规定相一致的方式实施的国内税费所得收入中产生的对国内生产者的支付和政府购买国产品所实行的补贴。
这意味着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国并非实施的是歧视性税收政策,而是一种补贴政策。同时,WTO规定,中国从2001年1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后,才被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才会有反补贴案例产生。也就是说,在这15年期间,不能对中国采取反补贴的制裁,而中国则应该有效利用补贴这一保护屏障。
谁能控制中国
被称为"工业粮食"的集成电路产业,不仅标志着一国尖端科技的水平,也事关国家安全。这些年来,中国政府及企业,为了加快这一重要产业的发展,付出了种种的努力。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半导体产品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3月17日,在第三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作此表示。
据介绍,中国信息产业规模目前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2003年全国行业销售收入达1.88万亿元方正币,比2000年翻了一番。中国已成为基于半导体技术的电子产品的全球生产基地。中国半导体市场的成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2006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生产总值将达到220亿美元,中国最迟于2008年成为世界最大半导体市场。
虽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缺乏,始终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长期"代工"只能打响"中国制造"的品牌。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日益重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角色转变。信息产业部"中国芯工程"启动以来,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在研发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
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和"中国创造"的迅猛崛起,无疑使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巨头竞相争夺中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千方百计要控制"中国芯"。
是否累及海外上市
芯片行业正成为中美贸易争端的下一个焦点。中美贸易纠纷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开始形成负面影响。
日前上市的中芯国际首当其冲。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挂牌的当天,中芯国际董事长兼CEO张汝京虽然没有正面评论股价下跌的原因,但他认为,三个因素将决定股价的高低:大势情况,国际上发生的大事对投资者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以及公司本身的表现。
不仅如此,种种信息显示,继中芯国际海外上市之后,还有其他的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海外IPO,包括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另外,先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也都有了赴港上市的相应准备。
这些企业境外上市很有可能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别无选择,中国必须打赢这场贸易纠纷战争。
中国已做好准备
实际上,对于美国认为中国正在阻碍其芯片出口业务的指责,中国信息产业部官员于3月17日就进行了批驳。该政府官员表示,如果美方非要将此事诉诸世界贸易组织,那是美国自己的事情,中国已经做好了回应的准备。
3月19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对美方就中国集成电路增值税问题在世贸组织提出磋商请求表示,中ST在认真研究美方的磋商请求。
根据世贸组织规定的贸易争端解决程序,世贸正式立案后,中美双方会有60天的磋商期。如果在此时间内磋商取得成功,美国方面可以考虑撤诉。如果磋商失败,美方将会要求世贸成立一个专家组进行调查。一般来讲,如果不涉及上诉程序,世贸组织的案件审理结果大约要等到1年后才会出来。
美国政府这次对于中国的施压,恰好选在美国大选之前。段爱群强调,在距美国11月份进行大选的这段时间,中国政府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充分运用WTO的规则,尽力争取中国的权利。[资料链接] 美日两国半导体产业的贸易摩擦。
发达国家在补贴与反补贴中的博弈,一直硝烟弥漫。而每一次的竞争都深刻揭示出,在WTO补贴规则面前,每一个具有竞争利益的国家,都不是被动消极地对待规则,而是一方面利用补贴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利用反补贴的规则来抵消对手的竞争优势,千方百计扩大自己在竞争中的利益或者均衡。
并非巧合与偶然,八十年代,美国与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也爆发了激烈的竞争。自从美国公司发明了存储器以来,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中明显具有先发优势。补贴,面对美国的先发优势,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这种补贴支持,使当时的日立公司、东芝公司等日本电子企业产生了价格优势,并凭借雄厚的财力在1985-1986年的市场萧条情况下进行一场挑衅性的价格战。
美国决定实施反倾销。1985年9月,英特尔公司、高级微型器件公司和国家半导体公司声称,日本公司正在倾销可清洗程序只读存储器。1987年4月17日,美国政府对日本生产商实施制裁,对日本的某些计算机产品和电子汽锤产品征收100%的关税。但反倾销的结果,形成了价格孤岛,使日本到1990年初其全球100亿美元的动力随机存储器销售额中额外获得的利润为30-40亿美元,因为此时日本人拥有动力随机存储器市场的最大份额。1990年,美国再度对日本实施反倾销,结果又形成价格孤岛。无可奈何,美国于1992年也只得实行补贴,旨在帮助美国的半导体工业和半导体设备工业恢复新的活力。
(源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