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成为科技行业的重点关注,发展现状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在普遍的定义中,安防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的重点,也是安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占了安防产业的半壁江山。
而近来,视频监控系统逐渐融合IoT、云计算、边缘计算、AI等技术,更是焕发全新的市场活力,吸引众多企业加入进来。
就在今年8月IDC发布的《中国视频监控设备跟踪报告》中,监控摄像头被指出成为视频监控市场最大的支出类别,占整个市场支出的64.3%。到此,监控摄像头又称得上是视频监控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
Comparitech表示,研究员基于全球最大的城市数据库Numbeo,基于公开报道或政府采购信息对全球120个城市进行分析得出的2019年数据估算结论。
并且还在报告中披露了中国目前有2亿个摄像探头在使用之中。到了2022年,中国的探头总数可能会达到6.26亿个,增幅为213%,届时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的话,意味着每2个人就可能有一个摄像头。
国际机构IDC作出的预测与此不同。在2月的时候,IDC预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中国视频监控摄像头部署量,2022年将达到27.7亿,人均2个。
不同机构的数据有差别在所难免,究竟哪个正确,身处环境中的我们心中自有一杆称。
但从能感受到的方面来说,街边、商场、社区能看到越来越多高级的摄像头,这已经是国家发展速度的体现。
监控摄像头的类别之争
监控摄像机通常分为两个类别:网络摄像机(IPC)与模拟摄像机。
网络摄像机已经成为行业中的主流产品。IHS Markit于此前发布《2019全球视频监控信息服务报告》,指出2018年70% 的摄像机属于网络摄像机,而模拟摄像头的出货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但历史数据表示,2008年中国模拟摄像机的市场占有率达90%,到2010年占比也仅掉到88%。之所以在2008年网络摄像机出现后份额没有迅速大幅下跌,是因为模拟摄像机本身市场足够成熟,很多企业用户并没有自主意识要马上更换网络摄像机。但在此后,随着网络摄像机和安防市场需求的一步步发展,网络摄像机高清晰度、高扩展性、远程监控、安装简便且成本更低的特点被大众青睐,这也就出现了10年后江山易主的局面。
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摄像机就从此天下无敌。
因为使用网络进行传输,网络摄像机必然需要考虑延时、断线、拥堵等问题,对带宽和存储等都有要求,因此在一些场景中,模拟摄像机仍然被采用。还有最近常常听到的4K超高清视频监控应用,经过一阵时间的探索后实际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也是受制于传输信号、存储空间、项目成本等问题而无法进一步打开市场。
这也就是为什么100万像素,130万像素,以及200万像素仍然占据监控摄像机的主流市场。在分辨率越来越高的趋势下,800万、1200万从高端应用走下来的速度却不及预期。
不过总体而言,基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变化,仅仅十余年的时间让我们见证了视频图像从标清、高清、以及致力于走向超高清的历程。
在企业层面,这背后还有一场更大的博弈。首先是抓住产业升级的每一个机会。
第一代是模拟时代(2005年以前)。摄像机通过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缆连接到专用模拟视频设备,如视频画面分割器、矩阵、切换器、卡带式录像机(VCR)及视频监视器等。
因为信号在电缆中的传输会发生衰减,需要牺牲图像质量使信号放大,但放大程度有限,因此也只能支持本地使用;以及使用录像带存储的容量有限,录像负载重用户必须常常取出满了的磁盒换上新的,管理查看都很麻烦。据称,一个银行网点通常需要安排一个房间来保留堆积成山的录像带。
第二代是数字时代(2005年-2008年)。这一时代出现了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核心的半数字化系统。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缆输出视频信号,但通过DVR将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并可支持有限IP网络访问,由此发挥了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浏览管理方式。
不过,硬盘录像系统仍未摆脱第一代模拟监控的影响,从监控点到中心仍需铺设同轴缆,建设维护成本没有降低;以及单台DVR容量有限,在大型系统中依然不便于统一管理;并且用户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大范围应用管理能力有限。
第三代是网络时代(2008年至今)。这个阶段与前面两个相比有显著区别。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从前端图像采集到以网络为传输媒介,过程中都是数字信号。每个摄像头就变成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监控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更方便授权用户浏览、管理信息。
当然现在还有提出智能时代。基于云计算、AI、5G等技术的发展,摄像头本身变得越来越智能,将进一步发挥视频监控的价值,扩展应用领域。
更多智能制造热门资讯,尽在中发智造资讯频道:http://news.zfa.cn
中发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