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机器人工业联合会发布一份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北美地区各类公司的机器人采购量创新高。以往占据机器人采购主力的汽车产业采购量却在下降,同时也有越来越多领域的企业加入采购和使用机器人的大军中。
从2018年出货发往北美地区的机器人统计数据来看,去年一年北美各类公司采购并投入生产线的机器人数量总计达35880个,比前年增长了7%。
汽车行业一直是北美地区使用机器人的引领者。不过统计报告显示,今年汽车领域公司虽然仍占据机器人采购量的半壁江山,占约53%,但该行业机器人采购量比2017年下降了12%。
引领北美机器人需求增长的另有“其人”,具体来看,2018年北美地区采购的35880个机器人中,有16702个机器人由非汽车领域公司采买,比上年骤增41%。分析显示,其中增长最显著的行业为食品和消费品、塑料和橡胶、生命科学和电子产业等。
报告称,在越来越重视使用机器人的行业中,采买和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并不仅限于那些大型跨国公司,一些中小型公司也越来越愿意借助机器人提升效率,进而增强自身在业界的竞争力。
机器人长期增长的关键在于非汽车行业
其实北美机器人销售中汽车行业占比下降早有预告,传统上占北美机器人市场的60%以上的汽车行业,早在2018年前三季度统计中就被发现跌至52%了。但是此前北美机器人销售量每年都呈两位数增长,2018年是工业机器人在北美销售的最好年份。
我们知道汽车行业在美国是周期性行业,有些时候比较好,有些时候不太好,之后可能会有复苏和下降。无论是汽车产业机器人处于饱和状态还是汽车制造业转移,要想要让机器人真正实现它的潜力就必须在非汽车行业进行发展。
随着机器人在大量学科相互交融促进中快速发展,轻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实践应用场景得到持续拓展。随着机器人变得更加灵巧,更安全,并且可以以更多种形式提供,比如人机协作模式,对各行各业的新用户更具吸引力,大大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范畴。
在中国,谁是采购主力军?
当前,中国虽然连续六年成为工业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并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和日本、德国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都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
据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数据显示,汽车行业仍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占比达到33.3%;随后是3C、金属加工、塑料及化学制品、食品烟草饮料,占比分别约27.7%、10.8%、7.9%、2.3%。
按照应用类型分,2017年国内市场的搬运机器人占比最高,达65%,其次是装配机器人,占比15%,高于焊接机器人占比6个百分点。
除了汽车、电子、视频包装等传统领域,工业机器人也逐渐向新能源、环保设备、高端装备、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加快转变;同时各地的机器人企业解决方案,也在从跟传统汽车及3C制造向新场景和新行业延伸,“机器换人”加速进程,2019年这一趋势将迎来放大。
汽车产业仍是工业机器人销售巨头
根据IFR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154亿美元,其中亚洲销售额99.2亿美元,欧洲29.3亿美元,北美地区销售额19.8亿美元。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国家销售额总计约占全球销量的3/4。
虽然在北美汽车行业机器人销售呈下降趋势,但汽车产业仍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2017年,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和机械、橡胶化工和食品和饮料行业共五个行业是目前工业机器人重要的应用行业,五个行业销量占比超过了80%。汽车和电子电气行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重要的两个行业,汽车为34.48%,电子电气为32.15%,两个行业销量占比超过6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连续9年汽车销量世界第一,产销量也是连续5年位居榜首。
国产机器人的逆流而上
根据IFR统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13.8万台,预计2018年将超过15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先规模化使用的头部市场,对机器人本体和集成要求都较高,一直以来均被国外“四大家”所占据。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产业虽然也有少量应用,但毕竟是极小部分非主流应用;同时国内汽车市场的机器人渗透率已经很高,虽然整体市场规模较大,但增量有限,除3C等快速崛起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外,其他应用市场均存在客户规模小、资金实力差、应用水平低、地理分布极其分散、整体数量巨大等特点。但随着近年来中国本土机器人本体和零部件厂商的崛起,价格快速下降,标准化工艺应用大幅降低应用门槛和对集成商依赖,以上提到的这些问题在短短两年内得到一定程度解决,从而使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快速爆发性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