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压力传感器(通常也叫做I/P)常常用在利用电信号来控制气动阀的情况下。能够将标准电信号变为压强的这些传感器在造纸、化工、提炼、食品加工等工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同其他任何仪器一样,I/P的准确度也会随着时间而漂移,甚至是使整个单元失效。由于在大多数的控制环路中,准确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种漂移和失效会导致重大的问题。例如:一个偏离基准的I/P会使阀门部分关闭,而不是全部关闭,这样就很可能发生泄漏。好的情况下,只会造成产品浪费;坏的情况下,就会因阀门中的液体随处流动,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人员伤亡。类似地,阀门的部分关闭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从延误生产到影响质量等问题。正由于这些问题,所以I/P和其他的仪器一样,需要定期进行校正。
I/P校正的传统方法
典型的I/P校正过程需要两种仪器:压力计或压力校正仪、电流源或电流校正器。需要对其他的仪器(如电流到频率转换器或温度传感器)进行校正的技术人员可能还需要另外一些测试和信号源仪器,如频率计或温度校正器。如果既要校正仪器,又要给失效单元排错,那么就需要在测试仪器中加上数字万用表。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技术人员最终将不得不在不同的仪器间玩魔术似的摆弄或是经常往来于仪表商店。
校正过程本身包括许多步骤。首先,技术人员作As Found测量;给I/P加上特定的电流,然后记下输出压强,如果这些测试显示I/P已超出容差范围内,技术员就开始作As Left测试,其中包括在每个测试点上加最后一轮的电流源,并测量出压强值。
使工作变得更复杂的是需要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例如,国际质量标准 ISO 9000就要求记录下所有的仪器校正结果,同样的,属于FDA、EPA、NRC和OSHA授权的工厂也必须满足制定标准文件的要求。
这种记录是十分繁琐的,它要求技术员必须能够灵活处理纸、笔和仪器的关系,有时候还需要中断校正工作,以便及时记录下测试结果。此外,技术人员通常还需要计算出每个测试中错误的百分比并加以记录。这不仅很枯燥,而且易于出错,这种错误可能会导致仪器工作在正常范围以外。最后,技术员一回到工作间,就必须开始抄写所有的现场记录。这样又引入产生进一步错误的可能性。
对一个熟练的技术员来说,每个I/P的校正过程需要10~30min,此外还需加上在工作间中完成整个记录的5~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