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面板是平板电视最重要的因素,其占了总成本的70%左右,面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的画质和寿命等,面板的价格也对整个平板电视行业的兴 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美国经济疲软和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探底的大环境下,国产面板产业的发展也跌至低谷,既面对着产能过剩的重压,又遭受着外资面板企业的 夹击,国产面板所处的位置相当被动。
国产面板业发展前景分析
自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电视面板的价格持续下降,致使国产面板企业的盈利状况相当不乐观,然而两条(京东方、华星光电)国产高世代液晶面板线的量产让业界看到了国产面板崛起的希望。时至今日,国产面板发展如何,前途是一片光明还是困难重重,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电视面板产能将会过剩
京东方在北京和合肥的8.5代线分别量产、TCL控股的华星光电8.5代线量产,正式结束了国内无高世代面板线的时代,同时也让国内电视企业42寸以上 液晶面板全部进口变成了历史。但对刚刚投产的两家国内面板企业来说,由于当前全球彩电市场增速放缓、面板价格持续下滑,投产之际都遭遇了业绩亏损压力。
京东方8.5代线面板厂
国内8.5代线可以说有5条:京东方2条、华星光电1条、三星1条、LGD 1条,如果按每一条生产线成熟之后年产2000万片面板来算的话,这5条生产线每年的产能在1亿片左右。再加上之前国内的两条成熟6代线,和南京中电熊猫 计划发展的10代线,那么总产量将会超出中国国内液晶电视年产量1亿台左右的数据。所以,在国内高世代面板线突然增长的背后,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面板产能将 会严重过剩的现象。
产能过剩引发危机
如今京东方、华星光电量产暂时抢去了LGD、三星等外资面板的一部分市场,但当LGD广州面板线、三星苏州面板线实现量产之后,国内面板企业的压力便会随之而来且不会轻易消失。对于国内面板企业来说,届时的危机不比现在小。
国产面板抢去外资面板的一部分市场是暂时的产能过剩之后,必然会出现合并。所以我们在之前看到了索尼、东芝、日立合并显示器业务,成立了日本显示器公司(Japan Display)。对于国内面板企业来说,道理也一样的,当竞争越发激烈之后,就需要合并等新措施来解决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