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iPhone 4断货为维持高额利润

    自iPhone4在中国上市以来,市场反响异常火爆,一扫之前iPhone3G在中国销售的沉闷气氛。自9月25日上市一周时间内,北京和上海苹果直营店的iPhone4即告脱销,销量约20万部;同时,联通也售出了约10万部合约版iPhone4。

    iPhone4正如其广告词所言:“再一次,改变一切。”通过iPhone4和iPhone3G技术参数的对比,不难得出‘产品本身的改进并不是很突出’的结论。实际上,“改变一切”的是苹果在中国的渠道和销售策略。

    iPhone 4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的一款手机,很多人都为拥有她而自豪。在中国市场上,iphone 4尤其抢手,无论是落地渠道,还是网上商城,都处在缺货状态,需要找关系或者提前预订——即使这样,都可能无果而终,难偿所愿。

    断货了,不止在中国

    行货iPhone4在中国仅销售了一个月时间。由于前期提交预订的客户订单已经累计超过6万部,即使苹果零售店规定每人限购2部,首批到货的约30万部iPhone4仍然被抢购一空。目前,苹果直营店、联通、苏宁等零售终端均告断货。由于iPhone4的全球性缺货,中国行货何时恢复正常的批量供应仍不明确。这是苹果有意为之的“饥饿营销”,还是自身供应链的问题?我们无从得知。而iPhone4断货后引发的抢购潮和加价潮正在涌动……

iPhone 4果真没货吗?

业内人士认为,其实答案是否定的,在他们看来,iphone 4缺货是一种假象,造成这种假象存在的,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方式——即“饥饿营销法”,这种营销方法造成的后果,就是诱使消费者进行“恐慌性购买”——与过热的房产有些相似。

其实,“饥饿营销法”并非iphone 4独家首创。一些大品牌旗舰机在iphone 4之前,就用过这种营销方法。例如诺基亚N97,上市时据说偌大的北京市场只有1000部手机配额,从而使得消费者趋之若骛,找关系,找黄牛党,想方设法都要弄一部。

时下所谓的一些限量版手机,其实所采用的营销方式与iphone 4的“饥饿营销法”如出一辙。当然,并非谁采用“饥饿营销法”都能成功。这里面,是需要具备一流的软硬实力的:软实力体现在品牌上,那就是要品牌够强够大,无人能出其右,现在的iphone 4和曾经的诺基亚,都具备这种品牌实力;硬实力体现在产品上,那就是要产品确实够先进够有技术含量,具备同类产品无法企及的差异化,目前的iphone 4就是这样。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以稀为贵”,苹果乔布斯是深谙此道的。其实,“饥饿营销法”本质就是维持产品的高额利润。众所周知,在所有消费电子产品中,手机价格是降得最快的,旗舰机价格是坐过山车,即使是诺基亚N97,现在都成为大路货。只有iphone 是一个特例,不仅价格难降,甚至越卖越贵。这足以凸显苹果的软硬实力之强大。

做生意是为逐利。逐利不外乎两种:通过薄利多销,实现规模化,提升市场占有率,争取获得更多利润;通过牺牲规模,维持高额利润,保证获利利润。iphone 4采用的“饥饿营销法”就是后者的写照。当然,iphone 的市场份额仍在不断扩大,这不得不叫人佩服其成功——但是如果放弃“饥饿营销法”, iphone 无疑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饥饿营销法”是乔布斯为iphone 4量身打造的营销方法。对乔布斯来说,利用产品实现逐利目标,是唯一宗旨。既然iphone 4可以通过“饥饿营销法”来维持高额利润,就没有必要让市场占有率过份膨胀。很简单地说,如果现在每部iphone 4为苹果赚4000块钱人民币还有人买,那就没必要为赚4000元人民币降价2000元而需要出售两部iphone 4。

不要抱怨iphone 4价格高,不要抱怨iphone 4价格高还买不到,不要抱怨消费者对iphone 4有多热爱,不要抱怨iphone 4生产工厂效率低下,其实,罪魁祸首都在苹果——苹果通过“饥饿营销法”在人为地控制iphone 4上市数量。iphone 4的代工企业,以富士康为主。按照富士康的生产能力,显然不会发生iphone 4供不应求的事实。除了富士康,具备生产iphone 4生产能力的代工企业,还为数不少。苹果如果真要解决iphone 4缺货问题,是有很多种办法的。但乔布斯觉得没有这种必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