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实施细则》以及《关于扩大公共服务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有关工作的通知》。
此次密集推出的各项政策,不仅明确了国家鼓励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技术路径,而且对市场推广更做出了科学安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操作性,是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落实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实在在的举措。它们必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早日实现产业化、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 用。
由于国家电力供应和城市基础设施管理集中以及优势的煤炭资源集中等优势,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批实现新能源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记者从27日闭幕的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年会上获悉,由于石油依赖加深、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而国家电网、城市设施方面的管理集中,以及我国优势能源煤炭的资源集中,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率先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宝马汽车中华区负责电动车项目的高级经理田胜说,新能源汽车已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是一个确定的发展方向。而降低对石油尤其是进口石油的依赖,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中国电网结构相对集中,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对电动汽车基础建设快速发展大有好处。“环顾全球,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政策方面的推动力度非常大,现在有20个新能源汽车实验城市,其中6个对私人新能源消费实施补贴,从政策角度、政府推动意愿来看,中国很有希望成为第一批实现新能源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国家之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姚洋说,电动汽车另一大优势是电力集中生产。“电动汽车实际上有排放的,只是排放比较集中。我们知道,分散排放最难治理,集中到电厂治理要好得多,特别大量使用的时候。集中利用中国优势资源的煤炭发电,还可以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赖。”
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产业启动时间还是产业启动规模,我国并不落后于任何一个国家。背靠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有强力的政府管理和明确的政策引导扶持,如果不能创造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确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国范式,将是一个极大遗憾。
科技部部长万钢稍早前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创新体系已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正逐步展开并将在5年内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我国已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市场的特色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油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形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及35个技术标准,同时具备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技术设施检测能力。预计2010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15万辆。
如何对待新能源汽车发展,在企业层面,可以有自己的战略,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对市场的判断,选择是否发展、选择以哪条路径发展,这是市场意志 的体现。然而,在国家层面,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要以最有利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方式加以重 点引导和鼓励,这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我们可以说,当前出台的一系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以及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 划》,正是国家战略在汽车行业的具体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