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全球银行卡EMV迁移形势以及科学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人民银行早于1997年就组织力量制定了当时被称作“中国EMV标准”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1.0版)》(即PBOC1.0)。经过多次修订完善,PBOC2.0新版规范于2005年正式颁布实行,自此确立了中国金融人民卡统一标准。随着国际上支付业IC卡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非接触式应用和小额支付领域市场的蓬勃发展,IC银行从2007年开始对PBOC2.0开展内容增补工作,目前已形成行业标准报批稿,并在POS、ATM终端以及联网联合等技术规范中补充了IC卡的相关内容。
目前,我国地区性金融IC卡发展的代表模式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下,两地区作为全国金融IC卡的试点示范区域,开展了一系列金融IC卡应用推广工作。
“宁波市民卡”项目作为人民银行正式批准的第一个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在金融IC卡多行业应用的体制设计上开创了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新路子。首先,争取政府支持,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参与的实施领导小组,强化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明确分工协作,确保政策落实并推动项目顺利进展。其次,在以PBOC2.0金融IC卡承担市民“一卡通”角色的前提下,通过参股等合作方式吸纳多个拥有客户资源优势的行业机构组成市政府授权下的市民卡公司,与各商业银行联合发卡并负责市民卡的运作管理,利用该多元化运营主体与公交、教育等行业单位的利益关系,吸引既得利益者作为投资方,实现产业与资本互相联接,突破金融IC卡跨领域应用的行业束缚。此外,注重发挥合作各方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市民卡项目的品牌推广、环境建设、行业拓展等方面,明确各运营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合作纽带。最后,采取市场化手段协调利益分配,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积极性,例如:对于以联名合作方式开展的市民卡应用,允许联名各方按责、权、利对等原则参与交易手续费分成;对于受理金融IC卡小额支付创新应用的商户,执行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等。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则选择了另一种发展模式。广东省行业IC卡起步较早,移动通信、公共交通、高速公路、石油化工等多个垄断性行业掌控了市场上大量的持卡群体和用卡资源,以参股合作形式引导这些行业向金融IC卡开放行业应用存在相当大难度。但另一方面,随着行业IC卡发卡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跨行业支付应用苗头的逐渐显现,电子货币流通的规范性和持卡人预付资金的安全性越来越成为地方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广东省提出了“人民银行积极引导,统一标准、加强管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以快速小额支付应用为突破、政府协调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倡导及支持银企联合发卡”的金融IC卡发展总体思路,即突出人民银行对金融支付清算实施监管与提供服务的职能,采取行政指引和政策鼓励等手段,引导行业与银行联合发行金融IC卡,并通过银行开立监管专户将IC卡的沉淀资金运作和支付交易清算纳入到人民银行可控的范围中,确保IC卡这种电子货币流通的统一性和持卡人资金安全;同时以统一的PBOC2.0标准整合IC卡产业资源,减少行业壁垒,逐步实现社会成本的节约与卡片应用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