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苹果皮”讽刺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环境

    近期,一款名为“苹果皮”的产品迅速窜红互联网。该产品可以轻易让苹果iPodTouch变身iPhone,并且成本远比购买iPhone低。

    众所周知,目前iPhone价格基本在四五千左右,而iPodTouch为1500元左右,“苹果皮”也不过几百元。“苹果皮”加iPodTouch的“iPhone”价格还不及真正的iPhone价格一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苹果皮”帮乔布斯实现了进一步向低端市场普及“iPhone”的愿望。

    当然,明白人都听得出这句话的讽刺意味。“苹果皮”是近些年来手机行业里比较有意思的一个创新,但是这个创新首先讽刺了乔布斯,其次则更沉重的讽刺了中国手机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环境。

    乔布斯大概想破脑袋也没想到中国人会为他的iPod设计这样一个苹果皮。如果该产品足够成熟和稳定,其势必会对iPhone的销售产生影响。

    也正是因此,苹果皮的发明者——两个淳朴的兄弟在突然被广泛关注后,也意识到了危险。他们很担心因为该产品而遭到法律惩罚,他们也意识到该产品可能对苹果产生伤害。

    事实上,就常理来看,只要该产品的影响不是足够大,苹果是不会对“不起眼”的两兄弟提起诉讼的,甚至完全不会理会他们。毕竟如果起诉或者回击这两兄弟的话,其中的各种成本都比较高,甚至反而给“苹果皮”做了一次免费宣传推广。而且就目前“苹果皮”背后的生产者和主导者来看,无非都是小规模的山寨厂商和投机者,很难产生大的影响。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苹果皮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还应该为中国手机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环境感到悲哀。

    首先,中国手机行业的许多创新都显得那么“雕虫小技”,真正引导手机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在国内手机厂商中出现。这不仅仅是山寨机的问题,更是很多品牌手机的通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品牌手机也像山寨机一样在国外品牌厂商的影子下生存,他们把复制、抄袭作为创新,他们为一点雕虫小技高声喝彩。

    其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有些时候并不是中国厂商不创新,而是这些创新者往往从先驱变成了先烈,被更多的抄袭者践踏。

    就拿苹果皮来说,很多“爱国产者”都会质疑笔者第一个观点,认为中国并不缺乏创新。当然,对此类观点我在一定程度上倒也不反对。但是问题在于,谁来保护这些创新?苹果皮出来没多久,山寨的苹果皮产品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其发明者苦不堪言。一个本身就是山寨的产品尚且如此被山寨,正规厂商被山寨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这种行业环境的最大悲哀在于,当初的创新者成为先烈之后,后来者则吸取“前车之鉴”再也不敢轻易创新,而且他们还发现,抄袭,山寨远比创新来得容易而且易于成功。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