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手机为何走红?
山寨手机最初多靠冒牌、贴牌生产,后因牌照制度的取消而"转正"。目前,山寨手机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高仿和侵权阶段,众多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是山寨手机队伍中的中坚力量,随着资本、口碑、市场经验的积累,其中部分厂商已成为知名品牌。比如天语、微处理器等几家手机品牌均是山寨手机出身,转向正规后已有不错的业绩。
"山寨手机"一词已不单单代表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产方式,甚至一种中国特有的商业文化。"山寨"生产方式是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超越这个产品。
手机行业的山寨现象伴随手机市场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不断上升,不得不让人联想到PC产业的历史。那是个典型的U-型产业生命周期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早期,计算机产业兴起,大型主机的生产厂商从市场购买电子元件。50年代末期进入晶体管时代后,IBM,RCA等大厂商开始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晶体管。计算机厂商在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按自己的标准生产一整套主机、外设、各种软件,不能相互兼容。60年代中期IBM的成功使得美国司法提案IBM违反反托拉斯的调查。到了70年代,随着显示屏的应用,计算机厂商向芯片厂商购买元件,一体化生产开始瓦解,进入垂直分离阶段。此阶段起决定性的作用的是英特尔的崛起及其微处理器这样平台型产品的出现。
手机元件的不断标准化,似乎预示手机行业要走PC产业的老路。PC产业的格局是市场两极化,比如美国这样很成熟的市场,市场品牌集中到两三家企业,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但每家产量都不大,且没有品牌。中端企业边缘化。手机目前的发展趋势也是品牌集中,诺基亚、三星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端企业,包括爱索、金立和几个国产品牌越来越边缘化,摩托罗拉在很危险地滑向第二阵营。低端基本是山寨机的市场。但同时手机和PC的区别可能延缓产业彻底垂直分离的速度。PC同质化严重,手机仍是个性产品,有对样式、工艺的要求。
产业链的垂直分离表面上对行业似乎没有影响,但结构性的变化决定公司的长期战略。随着市场不断成熟和饱和、利润率不断下降,行业整合不可避免。苹果的策略是加强设计和人机结合方面的投入,赋予手机新的含义,提升品牌。诺基亚战略转型,逐渐离开制造业,加强软件和通讯方面的投入。
ZFA点评:
手机行业产生山寨现象表面上看,是因为MTK平台的出现及手机下游配套产业的完善,但根本原因是产业的垂直分离。高度集成的MTK平台为手机厂商省去了大量的研发程序和费用,手机生产技术壁垒的大幅降低使得众多小厂商涌向手机生产领域。以深圳华强的手机产业集群为例,深圳华强北路作为山寨手机的集散地,聚集了20多家手机卖场,从手机到键盘、LG、耳机等各种零配件,各种款式和型号应有尽有。众多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的聚集,能扩大市场范围,从而使企业的纵向分解变得有利可图。产业的本地化、集群化有助于形成共享专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同时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中发网记者子鸿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