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厦门华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厦华电子)董事长郭则理首次公开坦承,其大股东正在对外洽谈出售厦华电子股权事宜。但他说,谈判的对象除了外界认为“几乎已成定局”的中华映管,还有台湾长虹、创维-飞利浦、三星-索尼。
郭则理是在“厦华电子20周年庆典暨2006年新品发布会”上透露此消息的。
<宏碁RONG>刻意淡化中华映管
此前,外界一直传言,台湾中华映管正酝酿收购厦华电子。中华映管也就此事宜于11月14日发布过相关公告,承认公司董事会已经通过投资议案,将以大约4亿元收购厦华电子29.87%-36.14%的股份。厦华电子董秘林旦旦也曾对记者承认“中华映管正与公司大股东厦门建发集团进行谈判”。
但谈判的进展如何,厦华电子一直没有予以公开。郭则理也是首度回应此事。
郭则理表示,据他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厦华的大股东“不拒绝任何企业来参股甚至控股厦华电子”。
他说,包括台湾中华映管在内的一些企业“确实与厦华的大股东在谈”,厦门市政府也很欢迎,这一战略措施很快就会公布,相信将“对厦华的下一个20年产生积极影响”。
但在提及谈判对象时,郭则理称,除了中华映管,台湾宏碁、LG-飞利浦、索尼,“都有可能”。
郭则理刻意淡化中华映管。他说,“很多企业都在谈,不一定非卖给谁。”
就在外界认为中华映管收购厦华股权“几乎已成定局”的时候,郭则理此话不由让人产生诸多猜测。
而郭所说的台湾宏碁、LG-飞利浦、索尼,的确都有不同程度的“可能”。
“产业链结盟”
据介绍,平板电视的上游企业,如中华映管、三星-索尼、LG-飞利浦的利润只占液晶产业链条总利润的1/3,而强大的终端品牌的单位销售利润占总利润的2/3。业内普遍认为,平板电视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决定了掌握面板并能上下游通吃的企业将在发展中居于优势地位。
为此,包括三星、LG-飞利浦、夏普在内的日韩上游企业都选择了同时进入终端制造领域。
而国内的整机生产企业也在进行着渗入上游面板领域的努力。TCL、LCD、康佳、ST四大彩电企业,就多次对外宣称,希望能得到国家的投资支持,在广东设立液晶模组,甚至是液晶屏生产基地。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厦华今年也加强了与上游资源方面的合纵联横。厦华的策略是,采用“产业链结盟”的模式,与全球的主要上游屏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11月10日,韩国LG电子公司副社长金荣赞与厦华总经理谢思瑜在厦门签署协议,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厦华与LG的合作将从产业链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双方商定,共同发挥各自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拓展全球平板电视市场。
而此前不久,厦华电子已经相继与世界上最大的生产液晶屏和等离子屏的两家企业——三星、LG. PHILIPS达成了深层次合作的计划,还与后者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LG. PHILIPS LG公司是由韩国LG公司与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合资组建的液晶电视屏专业制造厂,工厂设在韩国,该公司是当今国际上最主要的两大LCD供应商之一。厦华是LG. PHILIPS LCD公司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客户。
三星电子公司则是在今年6月底,由一名副社长带团专程前往厦门,会见了厦华总经理谢思瑜,目的据说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双方“紧密合作事宜”。韩国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屏和等离子屏的生产商之一。
此外,谢思瑜12月19日还表示,厦华已与平板电视芯片厂商美国ZORAN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正是这样的背景,郭则理谈到与这些公司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似乎合情合理。
出售股权三原则
但仔细推测则大不然。
郭则理在庆典上回应本报记者提问时公开说,厦华电子出售股权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收购后必须继续使用厦华商标;二是厦华电子的总部必须继续设在厦门;三是,现有的厦华管理层和专业骨干保持不变。
厦华集团董事长王宪榕此前也曾有过类似的表示。但王宪榕只是提到前两个“原则”,并未谈及厦华管理层的问题。
从这三个“原则”出发来衡量,无论是LG. PHILIPS,还是索尼,它们本身就拥有平板电视的整机生产厂,而且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比厦华还要强势,收购厦华对它们来说没有意义。
退一步来说,即使它们从产能或者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真的收购了厦华电子,也不可能保留厦华品牌,这又是厦华所不愿意见到的。
故而,LG. PHILIPS、索尼只能是郭则理放出的一个烟幕弹。
倒是台湾宏碁还比较可能契合郭氏所提出的三个原则。
然则,郭则理为何要放出这样的烟幕弹?只能有一种解释,与中华映管的谈判遇到了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