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有幸参加全球金融科技界最大盛典——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我遇到包括众多微软客户和合作伙伴在内的金融服务业商业领袖,并就银行业如何在颠覆性的数字时代通过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成功转型发表了主题演讲。下面是我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分享的一些看法。
我看到,大规模的颠覆性变革正在亚太区银行业内发生,它不仅切实可见、规模空前,而且在不断加速。简而言之,银行业正面临着来自主要客户、竞争对手,和自身运营的多重挑战。
从客户角度来看,技术正在不断提高他们对银行的期望值;同时,技术也给现有银行们带来了全新的、更具创新性且更具灵活性的竞争对手,也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使现有银行处于不断加剧的竞争中。
现在,客户对银行的期望值增加的压力并非来自其他银行,而更大程度上来自与于诸如Netflix、Airbnb、Grab的行业数字颠覆者。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客户服务已经成为行业标杆。客户期望银行也能提供即时响应、移动为先、全渠道和高度个性化的体验。残酷的现实在于,当今的大多数银行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与这些改变如影随形的,是日益增加的政策法规合规性要求。这些更雪上加霜,让银行的业务运营饱受压力。例如,澳大利亚政府正在推出新的消费者数据权利(CDR)法案,就要求消费者对组织/公司如何使用其个人数据拥有控制权。
最后,银行业还面临着日益完善的诈骗和网络攻击,这些威胁随时可能摧毁客户对银行业务的信任,而信任恰恰是整个金融服务行业的核心所在。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亚太区,银行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特别是那些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事实上,我相信,拥有数量庞大且浸染于数字化的年轻用户群体的亚太市场,将会重新塑造全球银行业的未来。
为何如此?全球60%的千禧一代都生活在亚太地区,他们拥有6万亿美元的可支配收入(来源:埃森哲, 2016)。据估计,55%的千禧一代都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购物(Asia Insight, 2018),53%的亚洲客户认为安全比便利更重要(Asia Insight, 2018)。
为了抓住这个机遇,银行需要重点关注三大战略必要性, 以实现数字化转型,适应新的行业现状:
1. 数据与人工智能(AI):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动能。银行业需要在清晰明确的管理模式下塑造数据文化,帮助不同层级、拥有不同权限的员工,实时获取可靠的数据。只有建立了稳固的数据文化,银行才能利用人工智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人工智能将逐渐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核心。事实上,根据IDC预测,到2019年,40%的数字化转型将由人工智能和认知能力来支持。
例如,最近微软与澳大利亚国家银行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开发了一款概念型无卡自动取款机,在客户体验方面取得了突破。这是人工智能可以变革客户体验、甚至为公司创建全新商业模式的实例。
2. 信任:历史清楚表明,人们不会使用他们不信任的技术。在银行业内,信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网络安全。
在今年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微软与全球领先技术分析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Frost & Sullivan)共同开展了一项调查。其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金融服务公司中,超过一半以上称其在过去一年中,要么遭遇过安全事故(27%),要么不能确定是否有过安全事故,因为还没能检查出来(29%)。
对于微软而言,客户对我们平台的信任是重中之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在网络安全领域投入超过10亿美元,以确保客户可享用安全、安心、可靠的数字体验。微软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安全威胁状况拥有独特的洞察力,我们的智能安全图谱(Intelligent Security Graph)能够每月通过分析数以万亿的信号——包括扫描12亿台设备和分析4000亿封电子邮件,来发现安全威胁。
3. 合作伙伴关系: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够脱离可以信任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支持,独自建立起他们的数字化业务。选择正确的技术合作伙伴至关重要。显而易见,银行需要信任合作伙伴技术平台的安全性。但另一种更为关键的信任,是合作伙伴的商业模式,及其他们如何使用银行数据的方式。越来越多的银行表示,他们不希望与未来的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合作。
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期间,在我看到许多超乎想象的创新成果时,我为未来银行为消费者创造的新体验而感到兴奋。最近,一个客户跟我提起比尔?盖茨在1994年——20多年前,说过的一句关于数字变革和银行产业的话:"银行业务是必需的,但银行未必。"
对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两点我十分笃定:第一,对所有消费者,银行业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在这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并非所有银行都能幸存。
对那些有前瞻性的银行,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议程发布!50+行业大咖集齐,畅谈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