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1小米大陆市场份额11%排名第三,联想第二;2.腾讯秘密研发自主ROM,目标对准阿里百度?3.20 美元的 Android 手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问世;4.要规模还是要创新?OPPO模式带来新思考;5.华为P7发布:5吋1080屏 售价2888元;6.vivo推拍照新机Xshot:售2998元 6月10日上市;7.9号令生效日 RDA争夺战测试备案制新规
更多消息微信关注“jiweinet”,发送“今日焦点”更多手机资讯关注手机中国联盟微信平台:zengshouji
1.Q1小米大陆市场份额11%排名第三,联想第二;
智慧型手机大厂小米(Xiaomi)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攻势锐不可当,今(2014)年第1季市占率首度赶过苹果(Apple Inc.)、对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更是紧追不放。
韩国先锋报(Korea Herald)报导,研调机构Counterpoi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 7日公布,Q1期间小米的大陆市占率达到11%,首度挤下苹果夺得第三名。相较之下,苹果市占率则为10%。
另 外,三星电子的Q1市占则为18%、保下龙头地位,而排名第二的联想集团(Lenovo Group)市占则达到12%。大陆品牌酷派(Coolpad)、华为(Huawei)、中兴通讯(ZTE Corp.)与Oppo Electronics Corp.则分别在大陆拿下10%、8%、6%与3%市占率。
Counterpoint稍早曾预估,三星Q1在全球智慧型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为30.5%,居全球之冠;苹果、华为市占则为15.1%、4.7%。此外,联想、LG电子、小米全球市占则分别为4.5%、4.2%与3.8%。
CNBC 报导,Counterpoint曾在4月初公布,今年2月份的十大畅销智慧机排行榜中,小米的红米机和小米3分别摘下第七和第十名。 Counterpoint指出,小米挤入十大显示不一定要是大企业才能克敌制胜,聪明、动作快的业者就能在行动市场获胜,不管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 Counterpoint研究主管Peter Richardson并说,价钱够有吸引力的话,消费者愿意舍弃高知名度的国际品牌、改用地方厂牌。小米3价格约为330美元,苹果(Apple)最平价 的iPhone 5c要价高达720美元。
华尔街日报科技部落格报导,小米全球副总裁Hugo Barra 3月18日表示,期望与李嘉诚的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集团进一步合作,进军其他市场,如印尼、越南等;小米预计几个月内在这几国推出产品。精实新闻
2.腾讯秘密研发自主ROM,目标对准阿里百度?
话说,腾讯最近又有大动作,又要开始独立自作自主的手机ROM了!而这次做手机ROM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微信和支付,以便与老冤家阿里巴巴、百度进一步争夺。
根据八姐得到的消息,从4月份开始,马化腾着手再次布局自主ROM系统,目标基于微信与支付系统,打通腾讯布局在移动端的各个应用体系,与百度、阿里争夺软硬结合的移动端入口。
腾讯的新的自主ROM到底是啥样呢?
据腾讯内部的线人小盆友说,现在公司已经重新开始组建自主ROM团队,包括从各个产品线抽调人员,以及对外招聘,工作地点分别设在武汉和大连。
另外,腾讯在2013年12月已经注资Android第三方ROM开发团队CyanogenMod,寻求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与合作。腾讯近期还注资了手机方案与代工厂赛龙通信,为其提供硬件方案设计与ODM代工。
甚至有线人披露,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上说了如下言论:
1,除了微信外,腾讯各产品线在移动端布局与公司战略差距较远。
2,阿里云OS、百度云OS都在致力于打造软硬件结合的移动入口,但是战略和执行太愚蠢(汗,这个批评有点露骨呐),腾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3,马化腾希望打造一个半封闭系统,将目前分散的移动应用进行打包,并与微信与支付系统进行整合。
4,通过代工厂定制的方式,内置在千元以下手机市场,并向其他使用腾讯自主ROM的手机厂商进行补贴和协助推广。
据说,基于腾讯自主ROM的订制手机将于2014年底或2015年一季度推出。
腾讯的反复和纠结
不过,八姐觉得,对于马化腾和腾讯高层来说,近年来在自主ROM方面一直处于纠结和反复状态,此次再次布局自主ROM效果仍值得观察。
其实吧,早在2011年,腾讯曾领先其他互联网公司推出了QQ-Service平台,整合了手机QQ、手机浏览器、手机QQ空间、手机微博等各种腾讯业 务。除与华为合作推出QQ-Service手机外,中国电信也曾与腾讯合作,联合手机厂商推出了6款“天翼QQ智能手机”。就在手机厂商与其他互联网公司 研究腾讯模式之时,QQ-Service在腾讯却被终止,原因是让道给另一个在当时看来更有前途的项目——定制ROM “Tita”。
在整合 跨部门资源和人员后,腾讯于2012年4月推出了基于Android 4.0操作系统的定制版ROM,并命名为“Tita”。腾讯内部解释为来自音译“踢踏”,象徵着轻快,简洁,Tita的目标是提供给用户最轻快的手机 ROM产品。经过不断版本迭代,Tita开始走向成熟,并支持Nexus S、三星Galaxy Nexus以及i9100等多款手机机型,腾讯为了方便用户刷机甚至还为ROM设置了专用刷机工具。
不过与QQ-Service一 样,Tita也注定短命。Tita推出不足三月后,时任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刘成敏在中国电信举办的2012移动互联网论坛上公开宣称:“腾讯很多服务 都没有搞好,因此目前暂时还没决定是否要做手机”。Tita的命运随之在此引发业内关注。
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在收购刷机精灵、布局移动 分发渠道后,对自主ROM需求的紧迫性再次降低,Tita团队随后在2013年初宣布解散。大部分员工出走,剩余员工被转岗至移动浏览器等其他部门。 2013年6月,马化腾在广州2013天翼手机交易会上公开宣称“腾讯一不做手机二不申请虚拟运营商”,再次给Tita项目盖棺定论。
所以,硬软结合,马化腾这次能坚持到底吗?
现在已经是2014年,除了腾讯外,百度、阿里巴巴、360都在广泛进入硬件+软件的移动互联网新模式竞赛。
阿里巴巴通过注资上海青橙手机,加强阿里云OS生态,再次布局移动端市场。百度则通过注资深圳百分之百手机,重整百度云OS,打造新的移动生态。特别是小米在进入高速增长期后,在家庭布局、游戏、云服务上门全面开花,更是加重了腾讯的忧虑。
现在看来,通过注资CyanogenMod、手机方案与代工厂赛龙通信,都是马化腾提前布局的一部分。不过,对自主ROM已历经两次纠结和反复的腾讯来说,在这场软硬结合的新移动互联网竞争中并没有先发优势。马化腾这次还能坚持到底吗?这个还真是不好说呐!搜狐IT
3.20 美元的 Android 手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问世;
虽 说智能手机如今已在大部份人的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在这个世界的某些角落,可能一个家庭只负担得起一台 Nokia 105,哪怕是 ZTE Open 这样的廉价产品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已经有公司开始了努力。Mozilla 目前正联手展讯开发售价 25 美元(约人民币 150 元)的 Firefox OS 手机,而现在 ARM 也加入到了这一领域,声称在「未来几个月内」就会让大家见到 20 美元(约人民币 120 元)的 Android 产品。
不过按照他们的说法,以现有的生产技术来说,想要进一步压 缩成本似乎还不太可行。但尽管如此,20 美元仍然算得上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虽然这样价位的产品只会配备单核 Cortex-A5 处理器、EDGE 网络支持这样的低端规格,但对那些只用过通话、短信等手机功能的消费者来说,能用可承受的价格享受到现代行动网络,显然比硬件性能来得更为重要啊。Engadget
4.要规模还是要创新?OPPO模式带来新思考;
2014年第1季度,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集中爆发,让苹果和三星的处境显得愈发尴尬。失去了创新 优势的两大巨头,在肉搏战中仍未找到奇效良方。甚至有业内人士(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立下赌约:“3年内,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 第一且过20%的肯定是国产品牌,5年内全球第一很可能也是中国品牌。联想PC都全球第一了,为什么中国手机不可以?”可是,国产手机品牌真的走在正确的 道路上吗?
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4年第1季度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显示,三星和苹果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同比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从 2013年初的17.5%降至今年的15.3%,三星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从32.4%波动到31.2%。从国内第三方数据调研公司赛诺日前发布的3月份手机 市场占有率报告来看,前6位中除三星和苹果分列第1和第5外,联想、酷派、华为等国产品牌保持着强劲势头,还有OPPO的市占率首次攀升至苹果之后,成为 6强的新成员。
即便是稍微了解手机行业的公众,也早已预见苹果和三星的衰退。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迟迟 未能从硬件军备竞赛的泥沼中找到一条出路,经济学中的戈森法则,注定了两大巨头不得不透支着用户期望值和品牌信誉度。不敢超越自己的成功模式,也就无法做 出创新,尤其是三星在Galaxy S系列上的固步自封,隐约让我们看到了当年成也V3败也V3的摩托罗拉,只得寄望于机海战术。
相比之下,OPPO在3月19日发布Find 7率先引爆国内手机市场后,联想黄金卫士S8、中兴星星1号、红牛V5、华为荣耀X1、美图手机2也纷纷跟上,国产手机瞬间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感。
最近两个月时间里,国产手机的集中爆发虽然并非首次,但结合苹果和三星的失落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过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些新品背后所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两种截然不同的市场策略:一是要规模,突出性价比取胜;一是走创新,打造本土精品。我们并不怀疑国产手机品牌或许有一天可以登上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但牺牲利益换取规模的方式,已经在PC市场证明了其失败之处。
苹 果高管在电话会议时承认,低价、低利润的iPhone 4S,帮助公司获得了大量新兴市场份额,但也导致了苹果手机利润率连续两个季度巨幅下跌。同时,三星面对机海战术的质疑也只能沉默应对。公开资料显示,绝 大部分中国厂商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在100美元以下。以国产手机品牌华为、联想、中兴和TCL为例,4家厂商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为103.25美 元,同时期它们的平均利润率为1.70%。
相比之下,一些正在摆脱同质化、追求创新的国产品牌更能 获得多数人的认同。譬如曾以Finder创造全球最薄智能手机记录、以Ulike 2引发自拍神器之争、以N1创造旋转摄像头创新的OPPO,就摒弃了以往国产品牌通过低价策略占据市场的方式,力主通过全面的品牌塑造、优秀产品支撑,走 出一种更高层的国产品牌的外国市场扩张路。
OPPO公司CEO陈明永的微博里有这样一句 话:“OPPO从来不把所谓的‘性价比’作为设计的要求,我们公司就算管采购的每天也要花很多精力考虑怎么创新以及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OPPO刚刚发 布的Find 7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款研发周期长达608天的产品,带来了多项“全球首款”的名誉,其独有的VOOC闪充技术耗费近两年的时间和近千万元的投入。截 至去年底,OPPO共申请专利2357件,其中发明专利占78%,实用新型占22%。
在泰 国,OPPO位列一线手机品牌,2013年OPPO冠名泰国新年倒数活动冠名受到媒体热烈关注。在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的印度,OPPO将为印度消费者 设计专门的智能手机。截至2014年1月底,OPPO在越南最大的连锁渠道移动世界的销售额位列第5位。在2014年MWC展会上,OPPO确认在 2014年将会与墨西哥最大运营商America Móvil开展合作,而OPPO Find 7则会成为其进入墨西哥等拉美市场的第一款手机。随后在4月11日,OPPO携年度全能4G旗舰Find 7正式登陆菲律宾,再次扩大东南亚市场版块。
当 然,我们并不否认多数国产手机品牌以性价比优势,快速提升市占率的策略有其特殊意义。规模化效应更容易诱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也能迅速带来品牌知名度和影 响力的提升。但这种方式却极有可能让厂商患上“价格战依赖症”,对品牌形象和品牌附加值毫无益处。而以OPPO为代表的本土精品策略,虽然更加考究厂商自 身的创新实力和面对庞大市场蛋糕诱惑的忍耐力,但从可持续角度而言,才应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的康庄大道。
5.华为P7发布:5吋1080屏 售价2888元;
凤凰数码巴黎报道 当地时间5月7日消息,华为P7今日正式发布,该机是华为终端今年的旗舰产品,首次搭载了酝酿已久的海思Kirin 910T 四核处理器,采用铝合金中框和一体式机身的外形设计,延续P6的超薄理念,仅拥有6.5毫米机身厚度。华为P7在欧洲售价449欧元,约合人民币3900 元,国行价格则为2888元,行货5月8日早上启动预订。
延续P6设计,仍然主打超薄
工业设计是华为P系列产品重要卖点,P7也不例外。在玻璃材质的背板上加入了极具质感的复合纹理,配合6.5毫米铝合金超薄中框和全金属的电源按键,使得P7非常吸引眼球。
华为P7真机图
华为P7采用了一块5.0英寸的1080p分辨率屏幕,拥有445PPI,显示效果细腻,色彩还原准确。采用康宁第三代大猩猩玻璃,官方数据显示这一代的康宁玻璃比上一代在结构强度上有所提升,抗划痕’能力有三倍提升。
采用最新海思处理器,拍照是卖点
处理器也是本次华为对P7升级的一个重点,采用华为海思最新的K910T,拥有1.8HGz主频,这款处理器是海思KT910的升级版,最早出现在华为Mate 2上,由四颗A9核心构成。
发 布会上,华为着重介绍了P7的拍照功能。华为P7采用了后置1300万像素和前置800万像素的摄像头组合。后置摄像头采用了索尼最新的第四代堆栈式传感 器,拥有F2.0大光圈,在这颗摄像头基础上对应用层进行了深度优化,加入十级美肤自拍、视频美颜、1.2秒抓拍、实时滤镜等功能。
机身厚度仅为6.5mm
此外华为P7还对HDR技术进行了升级, 上一代产品,拥有更加准确的白平衡与色彩还原能力。一同升级的还有夜景模式算法和视频防抖算法,均非常实用。
系统方面,华为搭载了最新的Emotion UI 2.3系统,采用极简设计风格,拥有情感UI。此外,Emotion UI 2.3还加入了语音查找联系人、超级省电模式等功能。
支持双4G,将推出多种版本
同时,华为P7还是一款支持五模十频的双4G手机,同时支持我国自主的4G制式TDD与国际主流的FDD,将会面市全球市场推出多个版本。
其 中,型号为P7-L05,P7-L07,P7-10分别为移动渠道版,移动定制版和海外通用版,采用单Micro-SIM卡,支持存储卡扩展。而型号为 P7-L00和P7-L09的联通版和电信版则支持双卡双待,但采用的是主卡Micro-SIM卡和副卡Nano-SIM卡的组合,并且电信版不支持存储 卡扩展。
华为P7将拥有黑白粉三种配色
同时,华为P7还会推出型号为P7-L01联通双卡版本,型号为P7-L08电信双卡版,据了解后者会取消了NFC功能。针对海外市场,华为P7还会有一款32GB存储的单卡设版本,型号为P7-L16。
多款配件同步上市,售449欧元
华 为为P7开发了一系列有意思的配件,如与华为智能手环完美搭配,可监控睡眠质量、管理运动健身数据,具有手机防盗管理、远程拍照等功能,甚至可以通过手环 绑定钥匙和手机APP即可帮助快速找回隐藏在角落的钥匙。同时华为Ascend P7还有各种精致配件可选,如各种色彩保护壳,翻盖智能保护套等。
华 为P7拥有三种配色,分别为黑色、白色、粉色,全球定价449欧元,约合3900元人民币,将于5月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西 班牙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其它市场后续还将陆续上市。在中国市场,华为P7将于5月8日上午10:00在华为商城、京东、天猫华为旗舰店,苏宁 易购,国美在线,1号店、亚马逊同步开启预售。
6.vivo推拍照新机Xshot:售2998元 6月10日上市;
新浪手机讯 5月7日晚间消息,国产手机厂商vivo今晚在北京水立方发布全新拍照手机Xshot,该机采用5.2英寸1080p屏幕以及高通骁龙801处理器。作为 拍照手机,Xshot后置1300万像素镜头,支持光学防抖,前置800万像素支持AR美妆并引入前置闪光灯。共有两个版本,旗舰版3498元,精英版 2998元,6月10日上市。
此前,vivo手机产品线共有三大产品线,包括影音旗舰系列Xplay系列、超薄X系列以及入门的Y系列。而此次,vivo全新推出Xshot系列,则主打拍照功能,而首款产品也与系列同名为Xshot。
vivo Xshot整机设计接近Xplay3S,不过四周采用金属边框以及金属按键,背部弧形机身,设计简约,底部扬声器采用Xplay3S相同的磨具直接开孔设计。
vivo Xshot前置800万像素 增加前置LED闪光灯vivo Xshot前置800万像素 增加前置LED闪光灯
作为一款主打拍照的新机,vivo Xshot采用F1.8超大光圈,增加暗光环境进光量,而6P镜头,相比于常用的5P镜头,额外增加了1枚镜片,杂光过滤能力更强。物理拍照按键,采用两段式快门,可以实现半按对焦、对焦锁定。
摄像头组件采用1300万像素索尼第二代堆栈式镜头,支持光学防抖,Xshot采用两组防抖补偿马达,可根据手抖反向补偿抖动带来的偏移,而基于光学防 抖也可延长曝光时间,增强弱光进光量。除此之外,Xshot也采用类似iPhone 5s以及HTC One M8双色温LED闪光灯。除此之外,vivo Xshot支持4K摄录、手动对焦、锁定测光等。
软件方面,vivo Xshot拥有极速盲拍、背景虚化、智能夜景、儿童模式以及运动预拍。其中极速盲拍可在包括黑屏等任何状态直接通过双击拍照键,连拍五张。创新的儿童模式,可通过小动物模拟叫声吸引不配合拍照的儿童,当小朋友的面部对准镜头后自动检测完成快门。
前置镜头采用800万高像素镜头,拥有84度广角,并增加了LED全光谱前置补光灯(类似vivo Y19t)。并针对自拍美颜的女性用户,提供了语音控制以及AR美妆功能,后者可直接在拍照界面增加唇彩、眼影、腮红等,实时预览美妆后效果,正是基于 AR增强现实技术,美妆可随着用户脸部摆动,并非传统贴图。
除此之外,Xshot采用5.2英寸1080p显示屏,高通MSM8974AC骁龙801四核处理器,3GB运行内存以及32GB机身存储,支持最大128GB扩展卡,以及TD-LTE/LTE FDD双4G网络,内置2600mAh锂电池。
Xshot也依旧保持了vivo一贯的HiFi音质,与Cirrus Logic联合开发了定制版的CS4398,采用更为先进的制程和封装,体积减小了70%,而105dB信噪比、-0.003%失真保持了不俗水准。
vivo Xshot共有两个版本,旗舰版采用3GB内存+32GB机身存储以及MSM8974AC处理器,售价3498元。而精英版则采用2GB内存+16GB机身存储以及MSM8974AA处理器,售价2998元,将于6月10日正式上市。(琪欣)
7.9号令生效日 RDA争夺战测试备案制新规
在中国政府新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生效前,浦东科投公司宣布了一个核心进展——他们已就收购锐迪科取得国家发改委“小路条”的展期批复,有效期将延续至2014年11月。
国家发改委“9号令”5月8日正式生效,也令价值约9亿美元的“锐迪科争夺战”进入未来3个月的“决战期”。
新生效《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9号令,以下简称“9号令”)已取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4年10月发布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以下简称“21号令”)。
9号令最大的改革突破在于大幅缩小了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对一般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根据国务院2013年12月2日发布的《政府核准投资 项目目录(2013年本)》,今后除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外,中方投资额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备案制。
但9号令中关于“小路条”的规定相较21号令没有改变,即“小路条”仍存在,且效力不变。9号文中仍规定,投资主体实施需国家发改委核准或备案的境外投 资项目,在对外签署具有最终法律约束效力的文件前,应当取得国家发改委出具的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即“小路条”)。投资主体凭核准文件或备案通知书,依 法办理外汇、海关、出入境管理和税收等相关手续。
然而就在“9号令”正式生效几个小时之前,清华紫光、浦东科投这两大国企针对中国无线系统芯片及射频芯片制造商锐迪科微电子(以下简称“锐迪科”,NASDAQ:RDA)的争夺战再度激化,成为测试9号令境外投资备案制新规下发改委“小路条”制度执行力度的第一案。
按照9号令新规,3亿美元以上、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需向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大于或等于1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项目需获得发改委核准。发改委9号令延续下来的“小路条”制度仍将适用于这两类投资项目。
而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为901.7亿美元。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去年一共有59笔对外投资的规模超过3亿美元, 总金额达781.4亿美元。从这两组数据对照中可以发现,“小路条”制度管辖的境外投资项目已占到去年对外投资总额的86.66%。
由此可见,锐迪科争夺战的最终结果,将成为中国境外投资“大买家”们未来进行并购投资实践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位密切关注锐迪科争夺战的知情人士提示:李克强总理今年5月1日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要大幅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建立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但他同时指出: “走出去”不能自相残杀、打乱仗,要加强协调、规范秩序、形成合力。
浦东科投最新反击
5月7日晚间,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浦东科投)向外界公开发表声明,同时还向锐迪科董事会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对锐迪科此前一周之内发布的两则公告进行回应,反击锐迪科在公告中对其并购融资能力等方面的质疑。
5月2日,锐迪科发布公告质疑浦东科投的并购融资能力,称“自从公司通过市场化的竞标程序选择了清华紫光作为胜出的竞购方并且于2013年11月与清华 紫光签署了兼并协议后,浦东科投既没有向公司提出过任何具有交易可行性的替代性收购方案,也没有向公司提供过任何具有可信力的资信证明以证明其具有完成收 购的融资能力(鉴于其从未有过完成任何重大海外并购的记录)”。
锐迪科在这份公告中还强调:清华紫光已在2013年12月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兼并计划后按约向托管账户全额注入其交易担保金。
5月5日,锐迪科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将继续和清华紫光合作尽快完成兼并交易。在这第二份声明中,锐迪科还提到“兼并协议允许交易各方在至少到2014年 8月8日或之前的期限内完成兼并交易的交割”,并预期“兼并交易将会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并购协议实际上还存在2次延期 的可能,交易时间最迟可以延期至2014年12月8日。
浦东科投则在5月7日晚发布的这份声明中称:锐迪科“涉及科投公司的表述存在事实上错误,并传达了令人误解的信息。”
科投公司在声明中首先特别强调其收购行为符合发改委相关法规,表示:科投公司对RDA公司的并购要约遵守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完善境外投资项目 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外资[2009]1479号)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14年9号令)的规定。
其次,科投公司宣布了一个核心进展——科投公司已就收购RDA公司取得了国家发改委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展期的批复,前述确认函有效期将延续至2014年11月。
在致锐迪科董事会的公开信中,浦东科投首先强调此类跨境并购交易中的中国买家需在其签署确定协议之前取得发改委的关于该项目的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俗称“小路条”),随后指出“紫光集团在其签约时并未取得发改委的确认函,且时至今日也仍未取得该等确认函”。
浦东科投表示由于其已取得收购锐迪科的“小路条”并获发改委批复延长有效期至2014年11月,“锐迪科与紫光集团并购协议项下的交易在此之前将难以完成”。
第三,科投公司还强调科投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完成对与RDA公司规模相当的标的公司的收购。
针对锐迪科5月2日公告中对其并购融资能力的质疑,浦东科投在公开信中强调其在去年秋季提出收购要约时,就已经获得一家中国龙头银行的授信额度,该银行还帮助其组建了为收购提供资金的海外银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浦东科投的确已获得一笔39亿元人民币的银行授信。
科投公司在公开信中还特别要求锐迪科公开披露2014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
该要求起因是,锐迪科在5月5日的公告中宣布不公布2014年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并且不会对该季度的业绩情况作出说明。
众所周知,美国上市公司应当公开披露每季度的财务状况。锐迪科为什么不愿意这样做?
浦东科投表示,上市公司股东有权知晓公司的最新的财务信息和运营状况,该知情权是股东的一项基本权利,即使与紫光集团的交易仍悬而未决,股东仍有权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股票,而了解公司的最新的财务信息和运营状况是股东合理确定价格的必要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锐迪科此前披露的2013年财报并不乐观。 2013年,锐迪科营业额为3.45亿美元,较2012年下降11.83%。净利润2792万美元,仅为2012年同期的52.77%。利润率也从2012年同期的13.5%下降到8.1%。
拉锯8个月
清华紫光与浦东科投这两家大型国企之间的锐迪科争夺战已经持续了将近8个月。
去年11月11日,锐迪科宣布和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签订并购协议,紫光以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8.5美元的价格收购锐迪科所有股权,整个收购给锐迪科的估值为9.1亿美金。这也是继2013年7月收购展讯通信之后,紫光集团操盘的第二笔中概股私有化。
而在紫光集团发出要约收购前,浦东新区政府旗下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浦东科投)早在9月27日首先向锐迪科发出收购要约,报价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5.5美元。
去年11月5日,浦东科投就收购锐迪科一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有效期为六个月。
但是,11月7日,锐迪科宣布又收到紫光集团每股18美元的收购报价。
11月11日下午,还未获得“小路条”的清华紫光与锐迪科签订了每股18.5美元的收购协议,并且获得了董事会通过。
在宣布后的第一时间,锐迪科的股价迅速飙升到18.5美元附近。但众多股东不知道的是,清华紫光的收购要约有重大“隐患”。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去年1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已发函至清华大学,认定清华紫光进场竞价的行为“违规”。
根据双方并购协议,如果在去年12月27日仍无法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境外收购或竞标项目信息报告确认函》(业内称为小路条),紫光集团9.1亿美金收购锐迪科(RDA)可能因此终止,而紫光届时需要向锐迪科支付4.5亿元人民币“分手费”作为赔偿。
而在此之后不久,华平控制的锐迪科董事会,还解除了锐迪科创始人戴保家的董事长职务,原因就在于戴保家倾向于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要约,与偏爱清华紫光高报价的大股东华平存在分歧。
2013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新的政府审批投资项目目录,发改委会据此发布相关的实施细则。 锐迪科和清华紫光以此为由,于2013年12月20日就兼并协议作出了相应修改,将完成并购的期限延后到9号令生效的3个月之后。
于是,9号令今天的正式生效,也就触发了锐迪科争夺战的激化。而二级市场上的股票波动似乎也在传达市场对此次并购成败的焦虑。
去年11月11日,清华紫光将报价提高到18.5元一股。当日锐迪科报收18.14元每股,换手率高达9.21%。此后,锐迪科的股价基本上在 17.5-18.2美元之间波动。2014年4月30日,受糟糕的年报数据影响,锐迪科股价放量下挫,当日收盘16.87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3.43%。成交量71.15万,超过前5交易日平均交易量的3倍。截至5月7日晚北京时间23点,锐迪科报收每股16.98美元。
截至目前,锐迪科的最新股价与清华紫光18.5美元的收购报价之间,已存在约1.5美元的差价。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