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失必有得,牺牲了舒适性,五单元为UM Pro 50带来解析上的提升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特意在三分频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频与高频单元,使UM Pro 50在中高频上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整体声音呈现高密度的特征,无论演绎哪首歌曲,听感都非常浓厚。
如果拿来UM Pro 30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很明显发现UM Pro 50解析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UM Pro 30属于上一代监听旗舰,但首先它的声音仍然非常纤薄,这种差别在连接Avid Mbox专业音频接口后尤为突出。而且UM Pro 30在声音上还是有些温暖的,人声柔婉可佳,中高频带着些犀利味,低音下潜有深度,高音昂扬有魄力。虽然它的声音并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这股凌厉之感也是UM Pro 30的一种特征。
再来看UM Pro 50,依然是均衡、中正的声音,只是乐曲的感情进一步下降。同时中高频是从未有过的丰满与厚实,仿佛是未经雕琢的榆木。听音乐时,纯粹地感受到浓浓的信息量朝你喷涌而来,高音虽高但不锐,中音虽厚但不近,刻意保持了中高频不过分张扬。在浓密的信息氛围下,无论人声还是器乐表现都恪守本分,没有一丝急促与昂扬,声音饱满又不具备冲击力。虽然UM Pro 50在结构上增强了中频与高频表现,但整体声音仍然符合监听、均衡的思想,低频丝毫不弱势。无论是动感激情的流行舞曲,还是中板抒情歌曲,UM Pro 50在低音上的演绎都极尽自然、厚实,连绵不断的鼓点音被还原得从容不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作为前代与现任UM Pro监听旗舰,UM Pro 30与UM Pro 50代表了同单元数量下的一种解析高度。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尽可能“抹杀”耳塞对于歌曲的二次理解,将高解析所产生的能量转化为高还原,而非悦耳动听的声音。两者的区别又在于,UM Pro 30以三单元之姿,还不足以支撑较高的还原水平,因此在实听时依然能够感受到一点染色。而UM Pro 50不同,有了五单元的加持,能够更进一步地充实解析,而不需要再依靠后期的调音。
所以不出意外,UM Pro 50与UM Pro 30的声音是大相径庭的,前者在歌曲表达上就是一种简单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用丰富的知识与信息来叩击你。监听耳塞不需要情感,当你听到的歌曲情感就是歌手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时,监听耳塞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那么初听UM Pro 50可能并不怎么喜欢,也就不奇怪了,因为它的解析相当高,但声音又非常冷静、无趣。要想将UM Pro 50这种“透明”的音色加以修饰也很简单,配一台带有自身特色的播放器即可,由于UM Pro 50是“透明的”,搭什么音色的播放器就出什么音色。喜欢用iPhone听歌?没问题,iPhone带有明显的流行调音,而且耳塞也易于驱动,只是解析力没有那么高了而已。
结语
显然,五单元对音质的提升是明显的,UM Pro 50声音的高密度就是铁证。作为UM Pro监听系列,耳塞做到了高解析下的高还原,歌曲自身的情感传达得真实、细腻。但五单元有利也有弊,增大的腔体体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佩戴的舒适度,也算是多单元动铁耳塞过不去的坎。另外4998元的标准零售价实在有些可怕,为了获得那两单元的加成,UM Pro 50比30贵出近一倍,还是某电商的3980元首发特价良心些。呜呼五单元除了提升音质、增加体积外,最直观的还是价格的推高啊,真是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