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成为传统制造业的必然发展方向,也是各地区的工业改革与升级方向。智能制造产业园作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地和孵化器,发展迅速,风头正盛。从数量规模、地域分布、行业分布三大方面,可以管窥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格局。
1.数量规模:全国智造园537家,排头兵与潜力股逐渐清晰
根据《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统计,我国共有537家智能制造类产业园区,范围涉及全国27个省市。其中,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数量超过10家的城市有14个,分别是:重庆(23家)、北京(18家)、南京(15家)、上海(13个)、天津(13家)、杭州(13家)、苏州(12家)、深圳(12家)、广州(12家)、成都(12家)、武汉(11个)、长沙(10家)、无锡(10家)、佛山(10家);这些城市成为中国“智带”的核心城市,也将成为未来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排头兵。
此外,合肥、郑州、贵阳、济南、西安五座省会城市均有8家以上智能制造产业园,而新乡、宁波等非省会城市分别拥有7家、6家智能制造产业园,这些城市实力不容小觑,是中国智能制造产业下的潜力股,值得关注。
2.五大片区:长三角智能制造园区占全国近三成
地域分布上,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大部分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形成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环渤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五大智能制造产业园聚集区。具体来看:
环渤海地区,北京和山东撑起了大部分份额,天津智能制造园区多集中于“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滨海新区,河北省存在感依旧不强;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最为发达,相关园区达152家,占全国近三成,其中南京、上海、杭州、苏州、无锡五城的园区数量已超过60家;珠三角地区作为传统制造业重地,智能制造实力可观,广东省智能制造园区有59家,仅广州和深圳两成就贡献了近半份额。
中部六省共有智能制造类产业园109家,占比达20.2%,表现抢眼;西南地区智造园区数量占比约16.3%,四川和重庆贡献了近七成园区,而最大的亮点是: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布局各类园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智能制造产业链。
五大片区外,东北地区(辽宁除外)、西北地区(西安除外)、西藏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落后,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寥寥无几,有待提升。
3.行业分布:大数据类、机器人类产业园最多
智能制造产业涉及大数据、综合园区、新材料、机器人、人工智能、云计算、汽车智能制造、3D打印、无人机、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数控机床等多个行业。其中,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设施;新材料应用领域广泛,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3d打印等等,为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引擎”;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同样在智能制造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根据中发智造梳理,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在行业分布方面,大数据产业园数量最多(111个),比20.6%,紧随其后的是综合型园区(96个),占比17.8%,新材料园区占比17.1%,机器人产业园(68家)占比12.6%。
4.中发贡献:依托区域平台,助力地方智能制造产业
作为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生态平台,中发智造长期关注全国各地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并搭建中发智造区域平台,与各地区开展密切合作,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地方政府智造园区、产业基地、孵化器提供园企对接、平台搭建、政策宣传、招商引资等丰富的生态服务。
在中发智造的积极努力下,目前已与天津滨海新区、淮安市、漯河、沧州青县等多个地区达成智能制造合作意向,并初步搭建天津智造、淮安智造、青县智造三大地方产业平台,全力促进三个地区的智能制造园区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依托区域平台,中发智造将以专业的态度、丰富的资源与优质的服务,为更多地方、更多产业园区加油助力,搭建线上专享平台,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