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业界新闻 > 正文

骇浪之下,这家企业正引领“猛龙过江”

骇浪之下,这家企业正引领“猛龙过江”0

在2018年“双11”期间,马云与有着“口红一哥”之称的网红直播李佳琦pk卖口红,最后的结果是马云以带货10支输给了带货1000支的李佳琦。在这次挑战之后,马云说了一句:“所有人都赢了。”是的,网红直播赢了,口红厂商赢了,阿里巴巴也赢了,新零售更是大获全胜。

新零售时代将是消费者主导的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用逛商场,通过手机、视频就能买到想买的。新零售带来的新商业,反过来又会倒逼制造业的全面转型。而这一切改变的前提是,要有沉淀下来的数字资产。当前热火朝天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正是有效沉淀数字资产,并使之产生巨大价值的必经过程。

6月21日在广州举行的云徙首届数字创新年会别开生面,在会议进行的同时,所有参会者还能现场参与云徙数字购物节的秒杀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字营销带来的无处不在的改变。

数字营销是重要抓手

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中国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市场白皮书》指出,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已成为SaaS市场受众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板块,甚至超过了企业管理软件市场。赛迪顾问预测,中国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市场将在2019年迎来爆发,其市场规模将达到652.5亿元,增长率25.4%,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表示,数字营销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很多企业的转型实践将从数字营销开始。

数字化企业的本质是什么?连接、数据和智能,连接产生数据,数据通过算法提供智能的应用。“企业若想获得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商业成功,就必须从连接消费者入手,沉淀对业务有价值的数据。因此,应重视数字营销体系的搭建。”云徙科技CEO包志刚表示,“云徙致力于实现品牌、市场、会员及服务、交易的营销一体化。”

有新零售标杆之称的良品铺子现身说法,它在会议现场与云徙签署了战略合作。良品铺子现有超过2300家门店以及超过7400万会员,将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围绕用户场景构建数字营销体系。未来,双方将联手打造食品行业领先的会员中台,并通过“技术+数据”打通全渠道、全链路、全触点的会员数据。

包志刚归纳说,未来的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数字资产,就必须具备以下两种能力。第一,建立数字化平台的能力,在理解业务的前提下搭建平台,连接消费者、渠道、商品和市场,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满足业务需求并创新。第二,平台之上的运营能力,包含基于流量的品牌运营能力、基于市场的市场运营能力、基于客单的商品运营能力和基于复购的会员运营能力。云徙正在做的就是通过数字双中台+数字营销云+数据运营服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技术+业务+运营”三位一体,更好地赋能传统营销企业,实现数字营销的创新与升级。

骇浪之下,这家企业正引领“猛龙过江”1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包志刚表示,云徙专注于数字营销领域,并致力于将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和业务做大做强。云徙的专注还体现在,当前其解决方案重点关注消费品、地产和汽车三大行业。基于对这三个行业客户需求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在基于双中台的核心能力之上,云徙向外输出数据运营能力,与客户、合作伙伴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在此原则指导下,云徙与地产企业碧桂园共同打造数字营销联合实验室。另外,云徙还与包括飞智科技在内的6家企业签约,通过数字营销云以SaaS服务的方式为广大腰部企业客户赋能,并提供多样化的运营服务。

飞智科技CEO汪沁谈到与云徙的合作时介绍说,在云徙的协助下,飞智科技构建了包含全域会员池、积分体系、精准营销、智能客服在内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系统上线一个月,新增100万会员;客户满意度达到89%,比原来提升30%;从客户服务、论坛、APP等渠道沉淀两万条产品建议,为产品研发提供有效参考。

“现在可能是6家,未来会扩展到100家、1000家甚至更多。”包志刚表示。

中台的权衡

“中台”这个名词正变得越来越时髦。基础架构厂商、云服务商、管理软件厂商等都声称自己拥有中台。未来的数字化企业,其业务前端会变得“轻薄”,全靠强大的中台组织支撑前端业务的变化。以快消品行业为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营销场景,传统IT架构已力不从心,而双中台在数字化项目改造中将充分发挥其性能和快速创新的优势。云徙数字营销解决方案的基础就是双中台,即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双中台的价值何在?首先,消费者需要支撑秒级的实时交易,因此需要能够支持高并发、分布式、灵活的互联网架构。其次,沉淀上层的业务能力,抽象业务能力,形成共享服务,以支撑企业的业务创新,快速触达消费者。最后,以数据驱动业务运营,双中台中的业务中台是数据中台的数据源泉。

“云徙从2016年开始业务中台的研发,从1.0到2.0,其间经过大大小小300多次的迭代升级。2018年以数字营销云产品的发布为里程碑,云徙的双中台+数字营销云的产品布局已十分清晰。目前的云徙数字双中台2.0具备三大核心能力:消费者触达能力、全渠道交易能力,以及基于数据的运营能力。”云徙CTO首席技术官李元佳介绍说,“三年之中,云徙的数字双中台不断向工具层+服务层探索和延伸,40多家行业头部客户也受益于云徙数字双中台+数字营销云+数据运营服务(技术+业务+运营)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慢慢积累起属于企业自身的数字资产。”

以数字中台i-Digital Engine为核心,通过内含的双引擎——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发动,联合i-DevOps Platform数字化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营销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结合在此之上构建的四个面向企业营销的应用——全域会员i-CDP、智能营销i-Marketing、全渠道销售i-Commerce和智能客服i-Service,从而构建出完整的云徙数字营销云产品体系和服务,以此赋能企业智慧营销。

骇浪之下,这家企业正引领“猛龙过江”2

“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中台这种模式。”包志刚提醒,不要盲目追求中台,“阿里巴巴有天猫、淘宝、聚划算等多个庞大的应用系统,为了更好地整合和统一管理,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台。”中台其实是一种服务能力,它与应用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企业的应用多而繁杂,并且变化非常快,那么将底层数据和应用打通,支持快速迭代的中台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充分发挥其作用。数字营销涉及的企业应用面非常广,且非常复杂,所以非常适合采用中台的模式。相反,如果是一个单一的、长时间没有变化的应用,比如一套OA系统,就不必非要采用中台的架构,那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包志刚举例说:“乐高的玩具千变万化,而每一个新玩具都由无数个标准模块组成。类似这样的需求,就非常适合采用中台模式。同样也是一个玩具厂商,如果通过一次开模、成型,就能生产出一款玩具,那就没有必要一定采用中台的模式,那样做反而会增加负担,适得其反。”

总之,中台模式有它的优势和适用场景,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懂业务的技术公司、懂数据的运营公司

“懂业务的技术公司、懂数据的运营公司”,包志刚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云徙的定位和追求的目标。

从“互联网+”到“智能+”,新技术、新商业给传统行业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不掉队,传统企业也在积极地学习和借鉴互联网思维,实现自身的转型。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企业学习,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是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联网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足以颠覆传统市场和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技术,但在以传统企业为上云主力的“云计算下半场”,互联网企业由于对传统企业应用和需求了解不深,并不能像想象中那样有效地帮助传统企业云化和数字化。反过来,传统企业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但在掌握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上不如互联网企业那么敏锐、灵活、转变得彻底。

深谙此理的包志刚希望云徙能够融合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所长,拥有更多既懂业务应用,又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在云徙内部,这些复合型人才被称为业务架构师,目前有超百位。“技术虽然是关键,但最重要的还是保证业务应用能够落地。”包志刚强调说,“云徙既是数字营销云的建设者,又是运营者,未来将着重增强基于数据的运营能力。”

成立3年的云徙已经顺利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并且完成了1.5亿元的A+轮融资。按包志刚的话说,云徙提前完成了最初设定的三年发展目标。2019年,云徙的目标是继续保持100%的高增长,并且完成新一轮的融资。虽然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包括传统管理软件厂商、数字营销原生厂商,以及从提供单一营销方案转向提供综合营销方案的厂商,但是数字营销仍是一个蓝海市场。包志刚预测,未来3~5年内,数字营销市场的市场格局会逐步明朗化,作为开拓者的云徙要抓住这一时机,力争成为行业独角兽,在数字营销市场上树立自己独特的领先地位。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要过河,老牛告诉它,水很浅,可以蹚过去;而松鼠则说水很深,会淹死的;小马的妈妈让小马亲自到河里试一试,不要人云亦云。面对新鲜事物,那些所谓的勇敢者会选择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意味着可能要冒巨大的风险。过河的人为什么不左右张望一下,也许旁边就有桥或船,从而避免摸着石头过河所要承受的风险。在通向数字化转型彼岸的路途中,云徙正好提供了数字营销的桥和船。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买正品元器件就上天交商城!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科技圈最新动态一手掌握
每日砸蛋,中奖率100%

责任编辑:文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