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21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医疗相融合,我国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这种转变对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优化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什么是智慧医院呢?
智慧医院”这个概念在全球提出来大概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的各个医院都进行了不同探索,把互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包括现在人工智能的一些技术都用在医疗服务的各个领域。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进行的探索跟全球基本上是同步的。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领域,设计理念不同,投入产出比有着巨大差异。所以分级管理要发挥它的指挥棒的作用,让医院能够把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到最大的效益,把医院各个智慧的部分都能够互联互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今年的一个重点:明确内涵,分级管理,引导智慧医院的建设。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互联网+”的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开展了从目前圈定的智慧医院的三大领域范围展开工作:
第一个领域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2019年卫健委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对医院智慧服务进行分级管理。“电子病历我们现在是0-8级,智慧服务是0-5级,通过分级管理是要发挥指挥棒和引导的作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的建设,全面评估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有序的发展电子病历系统。统一病案首页的书写规范、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医学名词术语,编译并印发了《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系统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努力实现临床数据规范化管理的“四统一”。
这项工作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在全国开始推进,国际上通行的一个做法也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进行分级,通过这种分级来引导,仅仅是一个计算机录入病历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病历,另外医生录入的电子病历和影像、检验等其他的系统有没有互联互通。“所以概括起来叫智慧医疗,给医务人员来用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设。”
第二个领域则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当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
焦雅辉表示,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我们进到医院的大门里面来,很多的一体机、自助机,包括现在用的手机的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信息的提醒,包括衍生出来的一些服务,比如停车信息的推送、提示等都是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让患者感受更加方便和快捷。
最后一个领域则是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出台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推动医院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焦雅辉介绍,最早医院管理的系统就是HIS系统,现在面向医院管理的系统也很多,有财务的、结算的,还有物资管理的,比如医院里面大量的药品、耗材、检验试剂的管理,还有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及医院里面患者穿的衣服、医务人员穿的白大衣,还有患者用的被子、枕头、枕套、床单,这些物资的管理,包括医院后勤的水电气。
“医院精细化管理很重要的一条是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用于这些医院内部后勤的管理,每一个医院用他的手机,在他办公室的电脑就可以看到全院整个运转的效果,包括OA的办公系统。这一大领域就是用于医院的精细化的信息化管理。”焦雅辉说。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流程更便捷。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划价缴费、健康教育等服务,努力做到了“四个减少”:患者往返医院次数减少,在医院内的重复排队减少,门诊全程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
二是服务更高效。医疗机构通过应用移动医疗APP,让“指尖上的医疗服务”变成现实。医务人员使用移动查房、移动医嘱、移动护理设备和智能化、动态无线监控设备,减少了医疗服务的空间限制。在诊疗过程中使用语音输入病历、综合预警提醒、智能化诊疗决策支持,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
三是管理更精细。目前,很多医院通过建立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智能被服管理系统、智能设备监控系统、智能能源管控系统等,实现了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相当于配备“智慧管家”,提高了医院管理的科学水平。
下一步,卫健委将继续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发展,加强相关政策研究,挖掘、宣传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建国70周年之际,努力将信息化和智慧医院建设打造成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