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业界新闻 > 正文

AI驱动教育变革,最需要关注这一点

2019年开年再写双师课堂,有点“尬聊”的感觉,有媒体朋友已经很好奇地问过我,为什么一年下来写的最多的还是双师教学?可能十年前在人教社专家身边有过教学探究和写作的经历,一旦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出现后,尤其是这种模式过于技术化甚至提出不伦不类的教育术语时,我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从头到尾盯到死的冲动。

我敢断然,一种模式的成功,不是面前疯狂的呐喊,而是收获一群受益者默默地注视,而后如果有人大声喊一声:谢谢你,双师!我想,这是在一大片孤独时光后,直抵灵魂和泣不成声的成功。

所以,我们在通过AI来驱动教育变革的时候,少说偏话,少总结和炫耀幼稚、低端的教育术语才好(尤其是评价术语)。而我们提到的一些偏向于互联网的不伦不类的教育评价术语,给一头雾水的二三线家长说可以,但放在整个教育的台面上来讲,就难免尴尬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提出的颠覆式、革命式的教育理论或教育评价术语,是否注重应用,是否真正遵循教学阶段和学习阶段的规律,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去年观察了所有试水双师课堂的教育机构,包括我们多年来不得不膜拜的教育大鳄,在教育评价问题上,尽管大篇幅地阐述和讨论,但最终难免暴露“外行”的一面:大多机构提出的所谓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囊括了排名统计、高等级占比、稳定系数、平均亮点时长、学生专注度排名、师生视频分析、课程历史排名等内容。

这些评价内容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效果的层面,与多元、多维、多样的评价体系相背离,也可以说在高端的双师课堂技术的背后,教学评价观却异常落后。

那么我们在从事双师教学中,如何认识和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呢?之前我有过赘述,今天再具体聊聊。

其实,多元教育评价实施和推广已经是近20年的事情了,而随着社会对人的价值和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人们对评价目的和功能的认识有了极大的转变,课程发展是一个动态系统,必须建立一个符合当代教育思想和评价理念的评价体系,来推动教育改革(具体讲是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来看,是由一个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所以,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创新教育,新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说,我搞的是双师教学,只是通过AI技术让学生考试变得更科学,我们不管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倘若这么认为,我想双师课堂就脱离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而双师课堂致力于的教育公平的理想就是一种商业化的口号,甚至是那么的危险。

我探究的评价与旧有的、原始的、单一的、偏面的、狭窄的评价方式相冲突,它是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科学的、先进的、使用的、多元的、丰富的教学评价,其最大的也是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体现评价对象的主体性,彻底改变了被评价对象长期扮演的“被教育、被管理、被评价”的角色,学生有点“翻身”做“主人”的味道。

今天双师课堂所谓的大数据分析,其评价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严格意义上是机器),忽略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上双师课的学生仍处于“被评价”的角色。

双师课堂的教学评价,不能只擅长不疼不痒的大数据罗列和图标的制作,应从评价的概念、特点、功能、要素、程序、方法、实践等角度去全面、系统地把握评价的内涵,评价总与“过程”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纯的、固执的用考试的结果来代替,它是推行学生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如果说双师教学是一场教学改革,那么教学评价本身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自然包括评价的成分,与其说评价是一种教学方法,不如说它更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的、特色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评定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偏僻的农村,教学评价仍以测试为主,也许正是教育资源在提供上并不丰富的缘故,这种评价形式依然作为一种理由散发着“典范的光辉”,尽管这种做法具备客观性、公平性、竞争性,但它却毫无遗憾地丢掉了评价本身应该体现的“主体性、多元性、激励性、开放性、发展性”(我还认为应该加上过程性、全面性)。

说到此,一个不能回避的专业术语“终结性评价”游进视野,这是专家给考试取得最漂亮的名字,形象鲜明地突出了考试长时期性、普遍性的特点,终结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史上的最初阶段,已经成为今天多元教育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多元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质和量兼顾的一种评价方式。

双师课堂的评价数据均以结果为导向,尽管课堂上学生个性自由得到释放,但形成性或过程性的评价不够。“形成性评价”1967年由斯克里文提出,从该理念构建的时间之长足以说明西方教育文明的灿烂程度,我国的教育教学也曾有过历史的璀璨和辉煌,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从目前教学评价手段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来看,教育评价观念还很落后,而今天双师课堂所力推的教学评价观更是相差甚远。

我想说的是,双师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应重视形成性评价,走出五花八门的深奥的结果数据,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学生的日常学习信息,注重学生的技能与发展。不仅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还对学生的“态度、兴趣、情感、意志、价值观、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反思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的培养,与终结性评价和选拔评价相比,它更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纵向发展,注重学生的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健康。

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了舌尖上的词汇,大数据貌似取代了纸质的统计,然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大数据还不能完全取代任何评价的形式,纸质的评价仍是极其重要的评价工具,比如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中小学的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的好处不言自明:对教学,关注个体差异,因材实教;对学生,参与机会更多,创造空间更广,评价自己更近;对教师,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形成对学生的期望。显然,档案袋评价从评价的角度着眼,其本身是一种双向评价,它不仅对学生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的评价而且是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使教学、学习与评价融合成一体,从而实现了学生成长、教师提高、课程发展的最终目的。

“大数据”这两年变得异常火爆,尽管它并不是一个新鲜玩意儿,追寻其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社会管理等行业都能找到它的足迹,“大数据”的存在已早有时日。“大数据”已经成为行业巨大的经济驱动力,让生活中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移动数据库”,“大数据”的确正在颠覆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技术发展有助于教学的变革,但是技术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真实的学习经历,因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现的旅程。我们呼唤学习技术,是因为当学习与技术相遇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让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介入。双师课堂的老师应在技术的帮助下,做到读懂学生的缺点、问题和感受,提取学习过程的有效信息,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习回归到对问题探索的本源上来,让教育回归对人的主体发展的真正意义上来。

道理从来都是很高尚和华丽的,就像元宵节后的阳光温暖而透明。

然而,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且不能原谅自己的是,在高端技术的背后,评价观却异常混乱和落后。(作者:翟良)

声明: 本网站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站转载内容(文章、图片、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原网站所有。如我们转载或使用了您的文章或图片等资料的,未能及时和您沟通确认的,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以便我们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侵权责任。如您未通知我们,我们有权利免于承担任何责任。 我们的联系邮箱:news@cecb2b.com。

买正品元器件就上天交商城!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科技圈最新动态一手掌握
每日砸蛋,中奖率100%

责任编辑:文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