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G标准确定后,各国明显加快了5G的推进步伐,韩国、美国等国的运营商已率先在局部领域开始商用。但同时,关于5G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甚至全盘否定和盲目肯定两个极端观点都存在,而且都有专家参与。其实,5G标准对4G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联网的支持上,正是为了解决4G网络解决不了的问题,5G才诞生,尤其是三大场景:eMBB,3D/超高清视频等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mMTC,大规模物联网业务;uRLLC,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的业务。
观点一:5G的功能,4G都能实现。这并不实际。4G网络下,环境好时,网速也可达到10Mbit/s以上,但4G(包括演进版4G+)并不能支持我们随时随地的高速上网。如在体育场看张学友演唱会,即使场边有运营商的应急通信车,用户也发不出微博、微信、抖音,这就是5G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此外,还有高清影音、自动驾驶等,5G带来的支持能力增强非常明显。
观点二:5G将使用更高带宽,网络建设成本将明显增加。其实这并不是5G本身的问题,而是随着接入用户大量增加,不得不使用更高的频段。而高频段的网络覆盖本身就需要更多基站,这自然将增加网络建设成本。5G如果要同时满足高频段和广覆盖,投资可能要达到4G的数倍,这实际上很难做到。在未来5G的成熟商用中,运营商会考虑4G和5G双网并存,5G解决深度应用问题,4G解决广覆盖问题。另外,用于2G、3G、4G的低频段回收后转用于5G将很普遍,这有利于降低运营商5G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观点三:5G没有带来新的应用。也有人在纸上描绘八大场景、十大场景的蓝图。其实,5G标准只是解决了管道升级问题,更高的带宽、更小的时延、更高密度的用户,有类似需求的场景很多,但具体应用还需运营商、技术支撑方、用户共同努力完善。可以说,5G与4G相比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在很长时间内,5G就不是用来解决全局问题的,而是用来解决局部问题、具体应用场景的问题。这也使得5G网络建设将是应用驱动,某地有网络需求,运营商就会优先建网,或者在一个小范围内建设更多的基站,该网络可能更像众多连在一起的局域网。
观点四:5G流量资费会大幅降低。“提速降费”中的“降费”,究竟是降单价还是降总费用,不同人看法不一。5G也会面临同样的质疑,畅想4G时月上网费100元,5G时只要10元,这并不现实。5G流量成本明显小于4G,将来每GB流量为运营商带来收入也会大幅降低,而且运营商还将针对不同场景,推出更为优惠的定向资费,但这并不代表运营商的总流量收入会大幅下跌。降低流量资费不等于运营商降低收入,因为用户可能用得更多。
观点五:5G时代马上就要来了。5G网络短时间内可以建成、5G手机马上人手几个、5G应用已经遍地开花,这些是错误认识。5G标准确定还不到1年时间,产业链成熟度还很低,离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否则也不至于第一个打通电话、能发微信都能成为近期的新闻。目前还处于5G应用场景试验搭建阶段,虽然进度比3G、4G快很多,但雄安新区和北京副中心不是一天建成的,汽车也不是出现第一天就比马车跑得快。5G大规模成熟商用还需要1~3年的逐步推进。例如中国移动此前预计,手机的价位会在8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手机更重、待机时间变短以及网络覆盖差等问题,因此如果要换手机,没必要等5G的来临,现在换一个性价比很高的4G手机,两年后换5G手机,也并没有什么损失。
一个通信标准确定后,到技术成熟时还需要业内厂商努力,到规模商用时还需考虑网络建设、终端性价比等问题。3G、4G如此,5G也一样,现在就盲目乐观或全盘否定,都不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