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开展,各种功能的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切割机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种机器人的存在,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明明人工可以完成的切割技术,为什么还要依赖机器人?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人工切割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经常的多次质检返工,会增加不少的人力物力成本,企业只能另找出路,通过改变切割模式,来减少生产成本以及生产周期。
切割机器人因为能完成自动化切割作业,效率高,总体成本低,在行业的提效、增速、降本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所以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切割机器人迎来广泛应用
目前,切割机器人替代人工切割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包括钣金加工、汽车制造、农用器械、造船厂等。
在钣金加工中,切割机器人不仅能够减少人体损耗,还能让加工精确度达到更高要求,减少材质损耗;在汽车制造中,切割机器人则是因为行业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仅凭人工无法完成作业而备受青睐;在农用器械中,切割机器人的应用则简化了传统的生产长线,让工艺变得更加精细;在造船厂中,切割机器人让船舶的切面更加整齐美观,而受到行业人士的喜爱......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具体应用中,切割机器人都展现出了人工所不及的不同优势,而总的来看,机器人相对于传统人工的价值主要体验在两方面:
其一是切割机器人改变了传统的切割技术,不仅切口平整,精确度高,而且省去了后续的打磨工序;同时,切割机器人对材料的适应性比较强,通过数控程序基本上可以切割任意板材。在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省原材料等方面优势明显。
其二是切割机器人生产性能更为稳定,对传统人力的保护和释放作用较为明显,能够让日渐昂贵的劳动力转移到需要的位置,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解放传统人力、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等方面效果突出。
三方面问题限制行业发展
基于上述换人优势和广泛应用现状,近年来我国切割机器人的增速有明显加快,2013年国内市场销量突破3万台,机器人保有量居世界第五位,从2009-2015年,我国切割机器人年复合增长超过30%,比过去几年翻了数倍。
不过,市场发展速度虽快但质量却不理想,受到技术、品牌、人才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国产企业发展迟迟无法打开局面,行业快步走向成熟也遭遇限制和阻碍。
在技术方面。由于我国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基础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差,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使得产品在质量、种类系列和批量化供给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大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严重影响国产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本土价格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在品牌方面。目前国内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有不少企业从事相关生产和开发,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缺乏一定的品牌认知度,在市场上一直遭受到国外品牌企业的沉重打压,国内市场惨遭瓜分。
在人才方面。一直以来重研发轻应用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人才缺口,应用型人才、后期服务维修人才等的缺乏,对行业的均衡有序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在此情况下,国内企业想获得发展,要么忍受较长的人才培养周期,要么承担巨大的人才引进成本。
未来智能化发展势不可挡
当然,尽管行业发展存在这许多问题,好在机器人作为新型生产方式,其价值始终摆在那里,靠着对人工的代替,未来切割机器人市场化发展终将走向成熟。
不过,要想让这个憧憬变为现实,机器人还需要朝着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前进。在现有基础上,切割机器人需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推动自身的数字化、网络化、云端化和智能化发展。
不仅仅只是体现自身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还要实现数据流的自动化,通过与物联网相连组成模块化的系统,将生产、追溯、信息交互和传输统统纳入,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换和通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生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