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2年初,EETimes美国版发表了一系列“重建美国”系列文章,试图探索复兴美国制造业的可能性;在这个众家电子业者为节省成本纷纷将制造据点移往亚洲的时刻,我们也知道这样的议题恐怕是徒劳无功。
除此之外,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现实以及全球性的“生产破碎化现象(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但我们仍认为,“制造”工程是了解产品设计程序不能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考量到这一点,你也许听说苹果(Apple)打算投资1亿美元将部分Mac系列产品制造由中国移回美国的消息,并且对该公司的计划深感振奋。
但苹果的计划还是有一些需要质疑的地方。首先,苹果的商业考量何在?将该公司因为以上消息而从美国媒体赢得的赞誉放在一边,我们需要问清楚的是,苹果在美国本土生产Mac系列产品,是否真是有道理的?
我们得先看看成本分析数据;美国本土的人力成本如何?将成品销往世界各地的运费成本如何?美国本土的供应链是否仍具备提供及时所有Mac所需零件的能力?苹果在这条产品线的营业利润率如何?要在美国营运一座工厂的成本是多少?
总之,我们需要了解苹果将“部分”生产线移回美国本土的成本结构;企业时常会以成本做为将工作机会移往海外的借口,如果制造职缺回来了,我们需要理解如此举动的商业考量。
苹果CEO库克(Tim Cook)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并没有对以上的计划细节透露任何相关内容,包括苹果将把哪些产品移回美国生产,以及产量数字。他仅含糊地表示,将在美国本地生产部分Mac计算机,而且生产内容是超越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本土进行的组装制程。
此外库克也含蓄地表示,苹果应该会有合作伙伴;举例来说,他接受《Bloomberg Businessweek》采访时提到,苹果的计划:”并不意味着苹果将自己进行制造,我们将与人们合作,并将有金钱投资。”那么,所谓的“人们”指的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只看到苹果的象征性姿态──因为现在正是年底圣诞采购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