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富士康频换高管 受累苹果诺基亚增速下滑

鸿海(2317.TW,内地称之为“富士康”)董事长兼总裁郭台铭最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IHS iSuppli发布最新报告称,三星2012年将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结束后者在手机市场长达14年的“统治”。

作为诺基亚手机最主要的代工厂商,鸿海旗下的富士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38.HK,下称“FIH”)则早在12月13日即公告称,62岁的公司董事长陈伟良(Samuel Chin)将于2013年1月1日退休。

与以往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等公司“各领风骚”、FIH均能通过代工获利不同,三星拥有手机主要部件研发及制造、手机整机设计及组装等的“全产业链”垂直模块,三星崛起多一分市场份额,FIH及富士康就将少一分。

这也正是陈伟良等鸿海老一代“职业经理人”不断传出退隐消息的深层内因。三星当道,郭台铭执掌“帅旗”退无可退,但职场老将们似已“厌倦”了这看不到希望的“厮杀”。

每况愈下

随着摩托罗拉、诺基亚不断衰退,FIH每况愈下,其年营业额已由2007年的107.32亿美元滑落至2011年的63.54亿美元。

一年多的时间内,这已是陈伟良第二次退任。2011年11月30日,FIH公告称,董事长陈伟良不再兼任公司行政总裁;幕后运筹FIH减亏近一年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程天纵接班,走上前台。

仅半年多,7月4日,FIH公告表示,60岁的程天纵将退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职位。7月26日,池育阳接任行政总裁,公司投资及投资者关系总监童文欣任执行董事。而仅仅过了5个月,童文欣再次“进阶”——他将接替离任的陈伟良出任董事会主席。

FIH年报显示,陈伟良2000年加入鸿海,2003年担任FIH行政总裁及董事长,这期间,他一手将FIH业务做大并推动其上市,也在其任内亲见FIH日益衰落。

维基百科提供了更多细节。陈伟良于2003年初拿下诺基亚订单;2005年,FIH赴港上市。陈积极经营与诺基亚的关系,甚至举家搬到芬兰,不断接触诺基亚总部高层,成功取得诺基亚大量的订单;2006年FIH市值逼近1000亿港元,该年陈伟良年薪亦超过1200万港元,成为鸿海最高薪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但随后,城头变幻大王旗。随着摩托罗拉、诺基亚不断衰退,FIH每况愈下,其年营业额已由2007年的107.32亿美元滑落至2011年的63.54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富士康虽然贵为苹果公司最主要的代工伙伴,但FIH却基本无缘这一高毛利产品代工。也因此,及至2012年上半年,FIH营收额同比再跌16.37%,仅为25.04亿美元。

不难想象,随着诺基亚2012年市场份额的进一步缩减,2012年的FIH更是举步维艰。早在程天纵离职时,业内盛传其与郭台铭意见不合,程本人希望改变FIH仅为代工厂商的定位,学习HTC,创立自主品牌手机,但这一意见未获郭台铭采纳。

但来自富士康内部的另一说法是,郭台铭虽未同意程天纵FIH做品牌手机的策略,却也支持其与百度、半导体合作中低端智能手机的计划。怎奈天不遂人愿,新手机销售状况不理想,扭亏无力的程天纵选择退休;进而至年底,在2012年FIH全年财报发布前,陈伟良亦递交辞呈。

交班高峰  以前公司的增长有苹果业务撑着,现在苹果增速下滑,包括郭台铭在内,所有人都忧心忡忡。

陈伟良、程天纵无力扭转的困局,池育阳能否力挽狂澜?

FIH年报显示,54岁的池育阳2001年创办奇美通讯,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手机设计开发服务。2005年,鸿海并购奇美通讯,池育阳因而加入鸿海,并于2009年8月成为FIH执行董事。仅自履历上说,池育阳在手机研发方面的历练无疑要超出陈、程二人,其过去在长虹、华山通讯、奇美通讯等的经验亦让其赢得台湾手机界“四大天王”之一的名号,这对一直致力于向智能手机研发及代工转型的FIH来说,无疑是宝贵财富。

同时,仅就年龄而言,池育阳也相对更有优势。但问题在于,池育阳接任的当下时点更为微妙,困难更多。

与三星的竞争,难度当然更大。

三星不仅是目前业内唯一有能力同时横跨面板、存储器、合力元件制造的“垂直整合”企业体,其产品设计和生产的“快速复制”战略更是可怕:三星生产的新款智能手机不仅会覆盖所有细分市场,从高端到低端,还时刻关注智能手机的设计趋势、用户需求及市场机遇,而不像苹果那样间隔较长时间只推出一款产品。

也因此,郭台铭定下了“联阳、御韩、进中、望德”的“合纵”之策。

“阳”是指日本,郭台铭3月底与夏普签订协议,欲在一年时间内入股其全球最先进的十代面板线,即是为了对抗三星在面板行业的一家独大。同时,郭台铭还积极动用其与日本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公司尔必达的关系,为美国美光并购尔必达的计划“助拳”。

“进中”是指更靠近中国的内需市场,而不再一味强调代工产品的出口;“德”是指德国,因为欧洲只有德国经济实力最为雄厚。

看起来,郭台铭的合纵策略主意甚佳,但在其联盟阵营形成统一明基之前,富士康内部的核心高管却首先面临“交班潮”的考验。

富士康内部的核心高管大约有20人,其中十几人分别掌管营收规模数百亿元大小不等的事业群,但这个核心高管团队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戴正吴、徐牧基、卢松青、游象富等与郭台铭一起创业二三十年的鸿海旧部;陈伟良、程天纵、蒋浩良、吕芳铭等前外企加盟的高管;简宜彬、钟依文、钟依华等富士康内部培养的后起新秀;以及池育阳、李光陆、黄震智、刘灯桂等并购吸收的“空降兵”。

其间,鸿海旧部年龄普遍偏大,但他们与郭台铭一样,并不轻易言退;而外企加盟的高管和因并购加入鸿海的“空降兵”则自2011年底掀起了离职潮——除了前面提及的程天纵、陈伟良外,2011年底,飞虎乐购董事长杜家滨、奇美电(3481.TW)董事长廖锦祥已先后去职。

当然,2010年宣布“再干十年”的郭台铭,当下最大的挑战还不是高管离职。鸿海财报显示,10月是鸿海2012年营收唯一同比下滑的月份,但在11月iPhone 5出货季到来之时,鸿海的全年累计营收同比增幅却仍呈下降趋势,截至11月,这一增幅已自2012年1~2月的50.75%下滑至1~11月的16.38%。

“以前公司的增长有苹果业务撑着,现在苹果增速下滑,包括郭台铭在内,所有人都忧心忡忡。”富士康内部一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