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正文

隐私保护问题成为出租车安装监控的最大阻力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宣布,将“强制要求在出租车上配备摄像监控设备”。这使出租车到底该不该安装监控设备又一次引发了社会的热议。有的人说为了安全考虑需要出租车安装监控,但是有的人说为了个人隐私还是不希望安装摄像头,争议焦点在于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上,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从维护社会治安的角度看,监控无疑是出租车司机的好帮手。但监控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安全监察”还是“隐私偷窥”总会让大家争论不休;它在致力于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为不法侵害公民隐私权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很多类似的隐私泄露事件已为我们提醒了很多次,让我们也不得不为之担忧。

  尽管有关人士称,监控的照片信息不会随便外泄,司机也无权去调取查看这些视频信息,警方取证也必须经过相关手续方可查看。但关于监控的类似承诺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任何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滥用权力,那么这些视频信息就会被看到,那些掌控监控的人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对他们的监管和限制,他们依然可能在监控的帮助下,肆无忌惮地满足偷窥心理,甚至向更多人炫耀和使用这种不受约束的权力,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那么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的情况,出租车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应当如何完善相关规定呢?

  首先需要尊重乘客的知情权,履行告知义务。管理部门在出租车内使用录音录像等监控设备必须明确告知乘客,可以以文字形式在车辆显著位置张贴标识,也可以通过出租车计价器语言提示的方式告知乘客:“您在乘坐出租车时,为保护您和司机的合法权益,将开启监控系统。”给乘客一种善意、周到的提示性服务,履行告知义务。这样可以减少因监控系统造成的司乘纠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对乘客隐私权的一种保护。

  其次坚持正当使用原则,确保信息安全。对于采集的监控信息,管理部门必须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确保信息安全,严格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要制定使用操作规范,对于监控资料的保存严格保密,必须将可以接触的人限定在严格的必要的小范围内;必须在需要时通过合法的手续查阅、调取这些隐私资料。对于非法泄露公民隐私资料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出租汽车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是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迈向科技化、信息化的重要一步,对于保护司乘双方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操作实施时,管理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履行告知义务,坚持合理使用原则,让视频监控系统真正发挥其作用。

 

  结语

  本来出租车装监控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安全,而不是要让我们坐出租车还要处处留意隐私。其实监控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管理的监控。而事实上,已经有不少省事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但是尚没有一部全国性法规对公民隐私进行保护。而针对监控管理,尽管有些地方法规,但往往过于笼统,过于模糊,亟待更权威更详尽的立法予以解决,尤其是监控者的法律责任亟须明晰。否则,人们对监控的恐惧感、抵触感难以消除;一旦人们又不愿意在监控之下失去自我的真性而变身演员,生活将变得很糟糕。

  盘点国外出租车安装监控情况

  英国:英国牛津市决定所有600辆出租车在明年初以前都要安装摄像头。市政当局还规定,以后发放出租车营业执照,安装摄像头是必备条件。这对保护隐私权极为看重的英国来说,有点儿石破天惊。但是,出租车司机全部拥护,宁愿自己掏400英镑,也要响应市政当局的号召。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保护司机的安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出车,不担心在夜晚遇到抢劫,也不用担心顾客的投诉,嫌司机对乘客说些无聊的、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话。

  德国:德国的出租车也安装了摄像头,但不是监控摄像头,而是可视化导航系统,集GPS、最短距离可视化行车路线规划、安防、摄像头和电子追踪系统为一体,为司机和乘客都提供了安全的保证。精确的行程和时间测定、即时的卫星定位,避免了司机以“不认路”为借口拒载或绕路等等问题的出现。

  莫斯科:莫斯科的出租车只规定进入地铁站的出租车安装监控摄像头,其余都不能安装。地铁站内常发生抢劫事件,因此安上摄像头来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