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星的专利大战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专利武器”在企业战争中的强大威力,尽管如此,大多数人也许并不知道,除了各种企业和研究机构,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群更擅长将“专利武器”发挥到极致并用以牟利的群体,他们被称作“专利流氓”。这个群体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者提供专利服务,他们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发明者手上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然后专门通过专利诉讼赚取巨额利润。
“他们在各个大学里面找些专利,然后去给一些知名大企业说你侵犯了我的专利,你可以加入我的保护伞,一年只需多少钱,否则就要诉讼。” 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顾文军称,“他们已经要挟了好多大企业了。”
迄今为止,被专利流氓起诉最多的是苹果公司,2007年苹果被专利流氓起诉12次,2011年这个数字翻了3倍达到42次。惠普公司在2007年被起诉了15次,在2011年被起诉了30次。仅次于苹果和惠普,在2007年到2011年间,三星共被专利流氓起诉105次,AT&T被起诉102次,索尼则被起诉100次。
常人或许无法想象专利流氓危害之大,顾文军介绍,“这群专利流氓精通法律和专利事项,”他们比普通的企业更擅长打专利官司,在2006年至2010年,专利流氓在每件专利诉讼所能获得的平均损害赔偿金额为690万美元,是实体企业的平均数额340万美金的两倍。仅在2011年,“专利流氓”就导致美国公司额外损失290亿美元!而这290亿美元还仅仅只是直接费用(如诉讼、授权费),并不包括一些更深远的损失(如产品上市延迟、丢失市场份额等)。
目前全球已有数百个专利流氓,也发展出来许多新而复杂的模式。美国两位研究者对全球最大的“专利流氓”高智发明公司(Intellectual Ventures)的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智发明至少拥有30000件专利,上千家空壳公司,并且,已有多家大型科技企业都向高智进行了投资。专利流氓的规模、运作和手段的复杂精密程度,都已经超出许多人的想像,在美国,其触角可谓已深入了科技产业的各个领域。
虽然“专利流氓”这一概念体在中国本土虽还尚未滋长成形,但随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已有许多国外的专利流氓盯上了中国企业。早在2007年,中国的部分彩电企业就曾遭到一些所谓的专利许可公司(专利流氓)袭扰,这些公司搜集大量的过时的专利向中国彩电企业进行专利讹诈,当时,由于多数中国品牌还缺乏经验,往往采取“用钱堵嘴”的方法,而这就更加刺激了这些专利流氓的欲望。在2008年,美国一家专利流氓公司作为专利权利人前来中国收费,声称有1000多组8000多项专利,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的大部分专利都是无效的垃圾专利,如专利过期的、技术过时、技术含量低根本用不到、专利权属不清等,而他们所谓的核心专利则没有被专利所有人认可。同年,一家名叫SISVEL的专利流氓公司,以“中国产品侵犯其专利”的名义,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上对大量中国电子企业进行突袭,包括海信、海尔、创维、东元、现代等69家企业展位在内,没收了大量电视、MP3和手机等展品。
如此种种,都给中国的企业和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中国的企业也要注意专利和保护了。”顾文军强调,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没有市场发言权,产品做得再好,也很难摆脱来自“专利流氓”的困扰。而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专利预警,从国家标准制定上维护企业利益必须提到议事日程。
以上资料由www.cecb2b.com元器件交易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网址。(卢映洁)
热门IC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