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的基本原理
一或更多根霓虹管构成所谓的背液晶面板走势光,照亮了显示画面。在较便宜的机种上灯管数目可能会仅限一根,但你可以在较昂贵机种上发现最多有四根。有两根(或更多)霓虹灯管丝毫不影响图像的品质。相反的,第二根灯管是当作第一根灯管一旦损害时的备援。实际上,这样颇能延长显示器的工作寿命,因为一根霓虹灯馆通常只能延续50,000小时,但电子设备却要持续通液晶面板走势电个100,000到150,000小时。
为了保证有均匀的显示画面,光液晶面板走势线会在达到玻璃基板之前经过一组反射系统来重新导向。尽管第一眼瞥见时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但玻璃基板却因为要这么做变的异常复杂。事实上,有两块玻璃面板,在子像素的两边各一块,都被红、绿或蓝色滤光片给覆盖着。在一台15吋显示器中,加起来有1,028 x 768 x 3= 2,359,296个子像素。每个RBG三元素被一个可以产生个别的电压的晶体管所控制。这样的电压,可变化的幅度很大,会造成每个子像素里的液晶向特定角度移动。该角度决定了通过子像素光线的多寡,接着,成像在玻璃面板上。液晶实际的作用是让光线转向而能够在击中显示画面之前通过一个偏向的滤光片。如果液晶与滤光片以同样的方向排列,则光线会通过。另一方面,当液晶与滤光片呈垂直时,玻璃面板会变的黑暗无光。
液晶,中继站
基本上,液晶是同时具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物理特液晶面板走势性的物质。其中一个很炫的特色是(也是作用在LCD显示器上的特色)它会依据所施加的电压来改变位置。
现在,还是让我们更仔细地的观察它们--你了解它们越多就会越有趣。如同科学世界中的共同现象,液晶是偶然间被发现的。
1888年,Friedrich Reinitzer,奥液晶面板走势地利植物学家,正在研究胆固醇在植物扮演的角色。其中一个实验是将提炼物加热。他发现提炼结晶会在145.5度变成混浊液态然后在178.5度时成为真正液态。他将他的发现与Otto Lehmann分享,他是位德国科学家,他发现了该种液体具有某些水晶的特性,特别是暴露在光线下液晶面板走势时的变化。所以由Otto Lehmann命名:「液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