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需求不断提升,USB2.0已经无法满足多媒体应用对传输的需要,USB-IF在2008年11月推出全新超高速USB(Super Speed USB)标准,即USB3.0,旨在满足富媒体和大型数字文件传输带宽的要求。USB3.0规定的5Gb/s数据率和200Mb/s的数据吞吐率是USB2.0的10倍。USB系统的演进如图1所示,USB3.0可以兼容原有各种USB传输标准,以及支持未来的光纤传输。
德州仪器(TI)进军全球USB3.0晶片市场,或许早已不是新闻,但德仪决定大动作进军NB、PC、消费性电子及智慧型手机USB3.0介面市场,却是产业界的一大盛事,相较于瑞萨半导体(Renesas)在市场上的一枝独秀,及台系IC设计业者只顾著摇旗呐喊,德仪在2011年整军经武进军品牌PC、NB及手机市场动作,肯定会继续搅动全球USB3.0晶片市场一池春水。
USB3.0的推出解决了USB2.0一些性能瓶颈问题。高速USB2.0提供480Mb/s的数据率,但实际数据吞吐率往往受I/O性能限制而超不过35MB/s。当下载较大文件时,较高的吞吐率能节省可观的传输时间。USB3.0可提供高达5Gb/s的数据传输率和200MB/s以上的数据吞吐率,实际中的表现区别详见表1。
全新特性
USB2.0接口共有4条线路,其中两条对应数据输入输出,另外两条分别是供电和地线。USB3.0在此基础上增加了5个触点,其中有四条线,两条为数据输出,两条数据输入,并且这四条线路可以实现双向同时传输,即采用了对偶单纯形四线制差分信号线。这样整个配线系统总共就有8条线,4条遵从USB2.0规范和用于确保向后兼容性,新增的4条线配置为专门用于USB3.0通信的两对线(如图3)。它们采用全单工工作模式,一对线发送,另一对线接收。解决了USB2.0的输入输出线路无法实现同时工作(即输入信号时无法输出的问题)之后,USB3.0的双向传输模式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SMSC计算与连接事业部门营销总监MarkFu特别介绍道,USB3.0在物理层、链接层以及协议层提供其它的优点,这使它成为显示应用的理想选择。
在物理层,Super Speed USB的每比特位功率较USB2.0为低,因此,其速度虽然增加了10倍,功耗增加却很少。Super Speed信号为基于专用TX和RX差分信号对的双单工(dualsimplex)信号,因此总线不需要处理双向流量。由于显示器仅单纯地接收信号,因此从USB3.0主机端流向Super Speed USB显示器的大量显示数据不会影响反方向数据传输的性能。
在链接层,USB3.0使用先进编码技术以达到10-20的误码率,因此可做为稳健且可靠的视频传输总线。
与此同时,德州仪器亚洲区市场开发高性能模拟产品市场经理林士元强调,为了适应节能及待机功耗的新要求,USB3.0还引入了新的电源管理机制,支持待机、休眠和暂停等状态。通过引入了能效更高的供电协议标准,放弃了设备轮询模式,转而采用中断模式。通俗地说,在USB2.0模式下,即使连接的USB处于非活动或待机状态下,USB总线控制器仍然需要定期检查该设备是否需要传输数据。而在USB3.0模式下,设备待机时可完全切断USB连接,需要恢复时会自行向控制器发送一个中断信号,告知控制器开始数据传输,这就使得待机设备无需耗电。
市场前景
当年,USB2.0从推出到彻底占领市场仅用了4年的时间,可谓迅猛之极;现在USB3.0如果按照2009年开始进入市场算起,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虽然诸多问题限制其扩张的速度,但在2011年的前景依然光明。
经历了2009年初入市场的试水之后,USB3.0在2010年开始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USB3.0的芯片出货量接近2009年的3倍。市场调查机构In-Stat去年底发布报告称,USB3.0接口的普及因为缺乏芯片组的原生支持而没能在2010年达到预期水平,但是前景依然是光明的,预计四年后就会达到现在的12倍。In-Stat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USB3.0接口设备出货量接近1400万,低于业界预计,但是到2014年的时候将猛增超过17亿,基本完成普及。In-Stat首席分析师BrianO’Rourke评论说:“2009年底USB3.0设备开始小规模出货,2010年在笔记本、台式机、转接卡、内置和外置硬盘、U盘等领域的出货量明显增长。总体来说,USB3.0正在逐渐铺开。大规模推广仍然受制于PC芯片组的集成支持,否则PCOEM厂商就可以免费提供USB3.0,从而刺激其在PC周边、消费电子、移动设备中的普及。”在芯片出货量方面,IDC则估计2011年USB3.0的芯片出货量有机会一举跃升至1亿颗。此外,DigitimesResearch也预估,2009年到2015年USB3.0出货量的年复合成长率将达89%,2015年的出货量则将挑战23亿颗,商机上千亿元。
作为由英特尔,以及惠普(HP)、NEC(现在的瑞萨)、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等公司共同牵头开发的标准,林士元坦言,相较于其他现有的高速串行接口技术,USB3.0的传输速率高达5Gbps,可满足现今最为流行的大量数据传输或高清图像处理等应用。USB3.0是基于目前全世界接口普及(占有)率最高的USB而发展出来的,所以USB3.0在使用者的接受度上以及未来市场的普及率上,将会延续原来USB的基础上,而会更加地成长。
以Host端、HUB端及Device端的角色而言,一旦CPU大厂推出整合USB3.0功能的晶片组,让身为Host端的PC及NB产品,拥有正式的USB3.0介面,则身为HUB端及Device端的电脑周边、消费性电子产品,及智慧型手机都将师出有名,届时,USB3.0介面即可望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