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与政府的博弈

    我国是太阳能光伏生产大国,目前我国的光伏组件产品生产和应用之间出现了断层,应用方面所占比例却小的可怜。政协委员黄代放在两会上提出了“让太阳能照到每个家庭”的提案,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太阳能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之间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只要能成为光伏产品生产、应用桥梁的搭建者,就能将光伏产品应用的巨大利润收入囊中。

    在2008~2009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跌入低谷时,整个产业链倍受“泡沫”、“盲目”和“浪费”等指责,因为很少有人敢预见仅一年后产业就迎来了再次爆发。中国大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装机发电量从08年的40MW,09年的160MW,跃进到了2010年的486MW,如果加上年底投产未计入的几家大型光伏电厂,肯定超过了500MW。

    赚的盆满钵满的厂商在2011年理应意气风发,但业界却出现了踌躇和疑惑。笔者在2月22-24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太阳能及光伏会议”上听见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办?”

    难以为继的外部需求

    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量约是2009年的2倍。但是经历了05~06年度和08~09年度两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业内对2011年市场需求的波动调整,基本达成了共识。

    最直接的是来自对欧洲市场的判断。迄今为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最大市场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占全球装机容量的近一半)、西班牙、法国、捷克和意大利5国的市场。预计2011年将有许多不利因素影响各国市场需求。

    在德国,政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手EEG(可再生能源法)对成套供电系统的价格有了非常具体的降幅要求,比如,小于30KW的系统,计划2012年的价格必须下降30%以上。政府对前期投资的成本越来越敏感,而且在逐渐减少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所以,不太可能再出现2010年井喷式的需求。

    西班牙由于自身经济问题缠身,加之前两年太阳能产业投资过快,2011暂时没有恢复的希望。法国学习德国,为了更健康地发展光伏发电,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冻结3KW以上的系统项目3个月,鼓励成套设备在法国本土制造。捷克2010年光伏发电的投入占GDP的0.4%,发电量已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这在欧洲也是相当高的数字了,后续需求趋于平稳。目前,意大利国内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要求停止快速发展太阳能产业,特别是对总装机容量设定上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给该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投下了较大阴影。

    由于主要传统市场需求可见的萎缩,2011全球需求估计为19~24GW。但是仅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规模在2010年已达26.6GW,因此,产业将明显出现过剩。对于中国企业,出口势必减少,那么提高内需这条路又如何呢?

    企业与政府的博弈

    目前,中国太阳能产业界,包括企业和研究机构,都在呼吁一个关键问题——电价。2011年,政府核定的0.7288元/度收购电价低于市场预期。而部分省市(如安徽的一些二线城市)向企业征收的电费却是1元/度以上。

    发电企业普遍认为,和所有的新能源产业一样,太阳能发电设备的普及也需要先期投入和政府补贴,这也是国际通用做法。如果不适当补贴电费,太阳能发电就没有利润,企业自然不愿意提高这种赔本买卖的份额,而银行也不愿意提供融资支持。

    因此,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和电企对国内太阳能市场不肯充分投资,一直在观望政府提高收购电价等扶持措施。

 

    企业只跑马圈地,不稳扎稳打。典型的就是乘着2010年的景气一哄而上,全部倾向于那些通过短期大量投资可以带来明显收益的生产设备和原料购入,而不是培养长期研发、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太阳能电站的普及等。

    由于若干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的发展速度、发电成本和设备制造成本没有达到政府希望的程度,2011年初,中央政府又进一步减小了对太阳能产业的扶持力度,包括暂停了推动太阳能光伏发展的“金太阳”计划中的64个项目、至少涉及几十亿元的补助。 

    应对之策

    在中国大陆市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晶体硅的价格到2月份仍然在节节攀升,而同期电池模组的价格却已经在下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2010年投产太多新线所至。而每一条投产的新线均需备足2个季度的原料库存。这样,数百条新线的库房里存放着可以生产几GW的硅原料。

    在探索如何拓展和保持市场需求的同时,经过几年洗牌后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在考虑提高自身整体实力的方法。它们认识到,如果中国太阳能产业只专注于产业链中生产模组这个环节,即使技术再好,也不过是外国硅原料和生产设备的倾销地,及国际能源企业的代工厂。

    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相对于上游原材料的研发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向下游领域的延伸则比较容易。在建立与完善物流、安装、售后服务、产品检验、认证等配套产业的同时,建设通用交易平台和分销商渠道网络,使太阳能产品更加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

    另外,现在从企业到院校,从中央各部委到县级地方政府,太阳能原材料的研究机构数量庞大,但比较分散,各自为政,相互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上述问题是2011年政府关心的重点。

    2011年,唯一让太阳能产业界略感安心的是,各地方政府仍然热情不减,其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意愿明显高于中央政府和国家电网。可这一切谁又能说得准是福还是祸呢?

 “目前,太阳能发电项目并网实施细则还不完善,太阳能发电项目存在并网难的问题,导致上网电价迟迟未能推出。”黄代放委员说,“从目前国内太阳能发电应用项目的整体情况看,项目建成后并网难已经成为普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实施进程和发展。”

  综合欧洲各国的太阳能光伏应用,多是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而在我国虽然光伏产品的生产量较大,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应用层面上就有很多困难去克服。此次黄代放委员在两会上的提议,无疑是给国内太阳能应用带来了无限生机。只要搭建好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之间的桥梁,就一定能实现“让太阳能照到每个家庭”的梦想。而这个桥梁的搭建者也必定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