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价使得中国变压器企业原来所具有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下半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国内变压器企业成本的压力并不会减弱,甚至还有增加的迹象。重压之下,一些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企业势必难以支撑下去,行业内的重组整合甚至破产不足为奇。
在复杂、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全球激烈的产业竞争态势面前,元器件行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显得尤为迫切。
关注新兴领域抓紧发展良机
科技创新和新兴领域的崛起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长期影响,世界各国纷纷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电子元器件行业要把握发展机遇,取得进一步发展,需重点关注这些新应用领域及政策导向领域,如三网融合、无线互联、物联网、新能源以及高铁建设等。
以物联网产业为例,传感器和敏感元器件是这个未来万亿元产业的基础,必定会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未来几年,物联网将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等众多领域,带动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高速发展。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11年,物联网相关的嵌入芯片、传感器、无线射频的“智能物件”数目可能超过1万亿个。
在近日深圳召开的第23届元件百强论坛上,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战略部的韩夏在谈到“中国元件制造业在物联网时代的机会”时透露,上海浦东机场一期工程的35公里围栏建设工程,大概需要3万多个物联网节点,而每个节点由各种各样传感器及其他电子器件构成。
此外,在三网融合建设中,无论是网络设备还是终端设备都离不开各种元器件。网络的改造和升级、终端设备的多样化设计都要依托关键元器件技术的革新。建设高速铁路,需要现代化的路网指挥系统、现代化的高速机车,这些都和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密不可分。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对环保节能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些都为相关的元器件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但是,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不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规模上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特别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应该及早关注这一领域,争取早日得以切入这些行业。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实施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专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国家补贴资金支持。国家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项目的研究开发、购置研究开发及工程化所需的仪器设备、改善工艺设备和测试条件、建设产业化或工程化验证成套装置和试验装置、建设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技术和软件等。
主打节能环保积极谋求转型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出台了具体的量化政策——“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也需要实现。
众所周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电子产品中都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电子元器件,即使每个元器件中仅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当大量的终端产品投入使用和最终报废时,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即使每个元器件生产或使用时仅仅消耗极少能源,当以亿计的元器件走出工厂开始工作时,所消耗的能源必然也是极其惊人的。环保也已成为大多数电子产品用户的共识,他们越来越关注小尺寸、多功能、节能省电、安全可靠、无毒无害等问题,因此对相关产品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有毒物料,如清洗剂、溶剂、焊料及某些原材料等。部分电子元器件成品中有时也含有有毒物质,如汞、铅、镉等。因此,消减元器件中所含有害化学物质、环境负荷物质以及提升元器件生产效率和转换效率已经成为每一个元器件厂商的必备工作。
目前,无卤素材料的导入已经成为各个国际大厂下一阶段的绿化目标。早在2005年,索尼公司已经禁止其供应商在产品及零件上使用某些卤素系阻燃剂。东芝公司的笔记本电脑从1998年开始就采用非卤素系列主机板。戴尔、微软、摩托罗拉、明基和松下公司也制定了他们的新规定,要求供货厂商提供无卤化配件。据悉,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例如联想,也开始要求自身产品无卤化。
在稳步展开绿色采购和绿色制造的基础上,中国电子业开始推进绿色设计,纷纷把技术力量投入到能够实现绿色设计的工作环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