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英特尔与高通处理器市场两强对决

    英特尔与高通也都没有忽略软件平台的建设。原来英特尔曾提供基于Linux的微处理器blin平台,高通则提供BREW。

    在便携设备用的软件建设方面,各自都深化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英特尔与诺基亚合并了基于Linux的软件平台。而高通则为谷歌Android的商业化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高通积极参与美国谷歌的Android平台。不仅一开始就加入了普及推广联盟,还与全球首款Android手机及之后谷歌与台湾的宏达电(HTC)合作开发的配备Snapdragon的手机NexusOne有很深的关系。其还在推进Android应用于手机。

    其对手英特尔,则在进入2010年后与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芬兰的诺基亚联手。原因是此前尽管英特尔对Moblin做了包括开放程序码在内的各种尝试,但都未能吸引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而诺基亚将在已部分手机上使用,基于Linux的Maemo与Moblin合并,推出了称为MeeGo的新平台。英特尔已经明确了在共同的Qt架构上,以与诺基亚的Symbian手机相同的操作方式来支持应用软件的执行等重视用户及开发者数量的方针。

    在支持的通信方式上也火星四溅

    英特尔和高通在平板终端等的便携设备不可缺少的无线通讯功能上也存在竞争。不仅要提供支持自己所主导的标准化芯片,还提供直至商用服务开始的支持。

    对以基带处理电路为最大特征的高通而言,这是一个不容退让的领域。高通积极地参与通信方式标准化的讨论,并以自己的技术尽快予以支持。这种战术看来对便携设备的处理器与对手机一样有效。

    高通的便携设备处理器所支持的是欧美的通信运营商推动的下一代通讯技术。其积极支持利用IMT-2000频带的长期演进技术(LTE)与最新的高速封包存取(HSPA+),并考虑支持将于2015年前后发布的下一代标准LTE-Advanced。高通投资关系全球行销资深副总裁WilliamDavidson表示,该公司拥有LTE使用的3000多项相关技术专利,包括正交分频多工存取(OFDMA)及多重输入多重输出(MIMO)等技术(注4)。

    注4:高通也不是无理地否定MobileWiMAX。他们就是否要制做支持芯片进行了认真探讨,得到的结论是,因难以兼顾开发成本与市场规模,所以知是现在不予支持。

    未必是WiMAX

    而英特尔对基带处理电路的定位不过是扩销处理器的工具。其支持的方式为英特尔主导标准化的MobileWiMAX。

    “英特尔在MobileWiMAX推广上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之前Centrino的成功经验”。日本英特尔K.K.的无线标准与技术部门无线系统架构师庄纳崇如此解释道。所谓成功经验,是指当组合提供笔记本用低功耗微处理器与具有无线LAN通信的芯片时,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暴增。“能够将PC在室内自由移动,就开创了新市场。此次因能够到户外,应该开拓出另一个新市场”(庄纳崇),这种考虑是有来由的。

    打破英特尔将MobileWiMAX基带处理LSI视为附加功能看法的,可能是由MobileWiMAX转向TD-LTE(注5)潮流的兴起。进入2010年,美国与俄罗斯的MobileWiMAX服务业者表明,开始考虑转向TD-LTE。

    “我们的任务是对计算机提供高性能的“头脑”。因为没有LTE,所以我们对MobileWiMAX实行了标准化措施。无论是MobileWiMAX还是LTE,只要是需要高性能处理器的计算机增加就行”英特尔的Kedia说。

    最近,业界对英特尔与德国英飞凌的基带处理LSI部门的亲密关系众说纷纭。日本一家零件制造商的工程师说,到货英特尔的PC用微处理器与英飞凌基带处理器相组合产品的顾客在增多。他说,还听到过像某媒体所报道的“英特尔正在探讨购买英飞凌的基带处理LSI资产”的传言。这一传言似乎也支持英特尔关于未来无论是3G、MobileWiMAX或LTE都可以的想法。

    机制决定胜负的时代

    许多其他公司也在加入到便携设备处理器的市场上来。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MarvellTechnologyGroup、美国NVIDIA、日本瑞萨电子、韩国三星电子、瑞士ST-Ericsson及美国德州仪器等,都在探头探脑,虎视眈眈地寻找加入的机会。

    一位半导体厂商的工程师说,英特尔与高通与这些公司的不同之处是“不仅是半导体产品的竞争力,其机制也是取胜的因素”。英特尔确立了满足主要制造商的需求,提供设备参考设计与软件平台等PCMo的商业模式。而高通则编织出了将以大额的研发投资而获得的技术,加入到无线通信规格之中,并以尽快支持该规格确保自己领先优势的商业模式。而规格中包含的技术专利得到的授权收入,又可支持该公司新的研究开发。

    两家公司都考虑将现有的机制应用到便携设备处理器市场,事实上它们也没有其他的选择。究竟哪个机制更适合便携设备处理器市场?这可能是决定两公司胜负的最大因素。

    虽然英特尔与高通一直在做万全的准备,但平板终端等新市场的基础却并非坚如磐石。因为在这一市场上,通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及软件平台开发厂商等各方力量的关系尚不明确。这两家公司而言,都是对新领域发起挑战,其各自能够发挥到何种程度还是未知数。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