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医疗改革的开始、国民健康保健意识日益增加,赛迪顾问预测未来三年,中国便携医疗电子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其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80亿元迅速扩大到2011的28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国内医疗电子业企业却面临诸多难题:强大国外医疗电子巨头在中国布局已经完成、国内医疗电子缺乏准入门槛、没有相关标准以及认证机构、医疗生物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安全和风险管理缺乏等。那么,国内电子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笔者参加了今年4月在深圳举办 2009中国国际医疗电子大会,会议吸引了产、学、研各方代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来自Intel、TI、ADI、Xilinx、Actel、微软、风河和研祥的嵌入式系统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系统商、软件专家们非常整齐地到场,从体系架构、可靠性、具体医疗产品开发为本土医疗电子厂商出谋划策,帮助它们抓住机会、应对挑战,开拓医疗电子市场,这在金融危机下实则罕见,可见医疗电子是嵌入式系统厂商目前普遍看好的应用领域。最近,许居衍院士在嵌入式系统联谊会集成电路座谈会上指出,因为人类的需求最终是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全人类已经进入老年化时代,医疗电子很重要。他希望国内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企业关注这个行业。
便携医疗电子产品是切入点
便携医疗产品和医疗信息化配套产品是目前国内嵌入式系统厂家切入医电子市场的亮点。赛迪顾问在中国国际医疗电子大会上指出,除了迈瑞以外,国内本土的医疗器械的生产厂家还很少,即使包括国外厂家还远运没有占领市场的多数份额,48%的市场还待开拓,国内医疗电子生产企业的机会很多,见图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国内嵌入式系统应用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尤其是在消费电子和计算机信息产品方面,比如我们的手机、媒体播放器、GPS、上网本、电脑和家电产品的批量生产带来了在采购半导体元器件,配套加工等方面的优势。举个例子,手机(特别是大屏幕)的流行,使得手持工业测量仪采用3-5寸高精度触摸屏变得非常容易和便宜,这之前往往是采用单色字符和灰度屏;再有32位ARM MCU广泛使用,特别是以Cortex M3 为代表的高性能、低功耗的新一代MCU,让基于ARM、嵌入式操作系统、标准外设(比如USB、CAN、Ethernet,…)的便携式嵌入式系统更加标准化、小型化和节能化。当然,传统的嵌入式系统芯片厂商,借助它们在生物传感器、电源管理和MCU/DSP上的整合优势,在医疗电子领域的优势依然明显,比如TI公司基于MSP430的血糖仪和血氧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