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SIM卡市场之所以能在取得快速增长除了每年数量庞大的新增用户需求以外,由于监管不力导致的手机用户频繁欠费换号和中间渠道市场滞留在也成为拉动SIM卡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中国移动运营市场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3G的到来使得中国运营服务的商业模式变得日渐清晰,基于运营商的定制手机将主导3G市场,而应用于此的USIM卡也将发挥主要作用,例如用户根据自身需要,通过USIM卡平台进行交互式业务菜单操作,实时与SP的交互,SP根据用户的选择决定下一步给用户发送的内容,从而实现真正互动。此外,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大容量高速USIM卡对用户使用的各种增值业务通力进行监控,这样有利于运营商更好地发展用户喜爱的业务,淘汰不受欢迎的业务,从而增进服务质量。USIM卡和手机的结合能够进一步规范行业应用,统筹市场发展,但需要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之间的协调合作。此外,由于目前中国3G用户数量偏少,大容量USIM卡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用户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于目前手机外插存储卡来说,容量为128M的SIM卡价格仍然远高于一张容量为2G的SD卡价格,因此,目前消费者更倾向于后者。如何有效引导消费者对大容量USIM卡的需求,价格将成为首要解决的因素。
在中国频率卡市场中,移动通信卡需求量最大,2008年约占到中国智能卡整体市场销量的74%,因此,中国智能卡前十位供应商的主要产品也为移动通信卡。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开始逐渐习惯并依赖于电子货币,银行卡已经成为系统识别用户身份并进行交易的载体。同样,应用在手机中的SIM卡也具有身份识别功能,如何将SIM卡和银行卡的功能结合起来应用也成为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移动运营商特别注重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芯片厂商和IC卡厂商也都在不同程度做出响应,多数厂商提供的近距离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也没有抛开SIM卡,而且也无须更换手机,因此这个方案受到运营商的普遍欢迎。然而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很有多地方都在积极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而且解决方案也是花样百出,但推广情况却并不理想。这一方面和本身技术成熟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主导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可以操作和发展的平台。在这里,首先是需要移动支付业务的各个参与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在当地开展以及延伸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模式,然后在商业模式基本确定下,大规模的开展与之相关的软硬件配套设施,进而引导用户需求,扩大服务范围。3G时代的USIM卡在内部处理速度和安全性能方面优势明显,因此,用USIM卡作为移动支付的载体变得更加现实,建立以运营商、银行部门为主导和其它行业部门为辅助的商业模式将变的更加现实。
3G时代将赋予移动通信卡更丰富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而要将这些功能和应用真正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还需运营商和其它第三方行业部门IC协作方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