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中国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向产业化迈进

    30秒内为驾驶员提供实时路况和最优出行路线信息;8分钟完成单幅机载合成雷达数据成像,准实时精确提供灾情评估和经济损失分析信息。记者日前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国产KD-50-I-E增强型万亿次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已成功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防灾减灾。

  去年12月底,中国首台采用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芯片“龙芯2F”和其他国产器件、设备和技术的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KD-50-I”在中国科大研制成功,功能定位于大规模科学计算。

  为了让该项成果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陈国良院士领导科研团队大胆改进了计算节点的设计,提高了系统主频,采用纠错能力更强的存储芯片、速度更快的交换芯片、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新的生产工艺,使整机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新近研制成功的两台万亿次计算机包括144颗“龙芯2F”CPU,已分别应用于安徽省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和安徽省减灾防灾雷达人民数据处理系统,直接服务于生产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安徽省智能交通工程技术中心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交通信息网目前已经在该万亿次计算机上运行,效果良好。

  记者在机房现场看到,“KD-50-I-E”的体积仅相当于一台普通家用冰箱,其功耗小于6千瓦,成本不到80万元图像币。


    ZFA点评:

    装备了龙芯的高性能计算机投入实际应用,表明国产的CPU已经不在是实验室里的样品了,而是实实在在的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这就为将来国产CPU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局面。因为只有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产业化发展,国产CPU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前途。


                                                                  中发网记者子鸿摘自网络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