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解决方案 > 正文

ARM总裁谭军:经济衰退不能称之为危机

        “我并不同意将目前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称之为危机,”ARM中国总裁谭军近日在接受与非网记者周方采访时表示道。

         虽然说进入年底,各家半导体公司纷纷裁员,isuppli、Gartner等市场调研公司也纷纷调低2009年产业预期,85%以上半导体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与上一季度以及2007年同期相比呈负增长态势。但是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营收只是从2007年的2720亿美元下滑至2666亿美元,跌幅为2%,远不能与 2001年全球经济危机时32%的下降率相提并论。“如果非要找个词来形容目前的经济衰退,我宁愿称其为半导体产业的‘小感冒’,”谭军说。

        “所谓小感冒,对半导体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谭军补充道。虽然此次产业经济衰退让很多企业身陷其中,举步维艰。但是正如任何事物都会有正反两面性,对于身陷经济漩涡的半导体厂商来说,只有发现了自己产业链上存在的不足,甩掉包袱才能轻装上路。所以说裁员、并购、拆分都是他们面对当前经济环境的正确举动。

        然而,纵然乐观如谭军,产业经济衰退对众多个人、企业产生影响的事实却不容置疑。2008年11月初,芝加哥就业顾问公司 Challenger, Gray 和Christmas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10月31日,电信、电子等领域已裁员140,422人,仅今年第三季,裁员就达69,654人。而且照目前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8年底电信、电子领域裁员总数将突破180,000。此外,中国国内本土IC企业面临的现状也不容乐观,据介绍,目前国内从事IC设计生产的企业共有550多家,其中很多企业正由于资金链破裂濒临破产边缘,更多的则是在努力吸引外资寻找买家。然而据isuppli公布的最新调查显示,由于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2007年中国本土IC企业成功吸引外资的案例只有4起。未来2年内绝大多数企业都将在此次经济衰退中破产倒闭,只有不到10%的企业能够幸免存活。种种迹象都在向我们表示: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的经济衰退不容小觑。 
      
ARM总裁谭军:经济衰退不能称之为危机0

截至目前,ARM公司还没有受到此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

图为ARM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处理器出货量,在众多半导体公司经历产业衰退纷纷裁员、减产的同时,

基于ARM的处理器出货量却创造了单季度首次突破10亿的佳绩。 


       “其实如同摩尔定律的提出一样,很早前就有人总结出了技术/产品的存在周期:即4年小变,8年大变的自然规律。从2001年全球经济危机到现在,产业刚好发展到8年大变的时间点上,”谭军介绍说。然而,经历过2001年的产业危机后,目前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日趋完善。与2001年前后单纯以企业用户为主导的PC产业环境不同,现在半导体产业链的主导者是消费者,产业发展重心也转移到了多元化的消费电子产品。正是由于多元化的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造就了现在半导体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积极竞争状态。“所以说单独的一两种技术已经不足以撼动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谭军补充道。

        那么面对当前产业经济形势,半导体厂商最应该做的又是什么?鉴于不同厂商所处状况不同,谭军的回答如下: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发现自己产业链上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采用上面所说的裁员、合并等措施,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从而帮助企业脱离暂时的经济困境。

        其次是修炼好自己的内功。例如,抓好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研发。只有产品质量、用户体验赢得消费者认可的企业才有机会待到产业春暖花开时。

        最后就是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抱团取暖。扩大展业联盟,团结产业链中下游厂商,更加详细的了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产品线。同时,为产业经济复苏后的再合作创造环境。 
 

ARM总裁谭军:经济衰退不能称之为危机1

                    ARM公司意识到成功仰赖于整个产业联盟,从IDM到Fabless、EDA、代工

厂、   设计服务、OS和SW、运营商和内容(供应商),以及设备厂商等。从而提出‘在一起,我们无所不能’ 口号。 


        “没有能够帮助企业立马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人现在就可以断定目前的经济衰退还将持续多久,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半导体产业走出困境之日就是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之时。只有消费者重拾消费信心,再次开始大规模购买消费产品,才是企业走出困境,经济得到缓解的唯一表现,”谭军语气肯定。

        至于中国本土IC企业是不是还将面临奥运后时代经济以及全球半导体企业角逐的影响?谭军补充道,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其独特的经济发展周期,与以往奥运举办国市场消费需求均衡状况不同,中国是一个产品战线很长的国家。同一个产品,可以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城市,同样还能从二线城市扩展到广大的农村市场,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长的产品缓冲期。此外,产品的价格也是制约其能否在中国市场深入的根本原因,本土IC企业在这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外资半导体厂商根本不可比拟的。

中发网摘自与非网

扫描左侧的二维码

科技圈最新动态一手掌握
每日砸蛋,中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