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的巨无霸英特尔,公布了2005财年销售收入为388.3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13.5%,盈利达到86.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2%,得益于笔记本电脑行业的强劲销售。分析家们认为,英特尔公司目前面临着难以满足市场对一些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售价低于预期水平的困难。另外,该公司还面临着来自超微微处理器公司(半导体)的激烈竞争。英特尔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保罗奥特利尼说,2005年是英特尔的销售收入和盈利连续第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他还表示,尽管去年第四季度的销售收入和盈利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但英特尔是带着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新产品’跨入2006年的,因此预计2006年将是英特尔的又一个增长年。分析师称,英特尔今年料仍以强劲步伐增长,因今年该公司将推出一条新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展开一项旨在将个人电脑转变为家庭娱乐中心的计划,并从令其得以生产体积更小但功能更强的新生产技术中获益。
<AMDRONG> 提高产能削减成本
英特尔在硅谷的希尔斯伯勒园区拥有15000多名工人,英特尔的15个晶圆厂中有3个位于这一园区。其它晶圆厂分布在美国其他地区、爱尔兰和以色列。随着这些工厂转产300毫米晶圆,英特尔将在2006年展示超强实力。英特尔将把这种晶圆切割成芯片,而这些芯片上的电路宽度将不大于65纳米,或10亿分之一米。与200毫米晶圆相比,300毫米晶圆单位面积切割出来的芯片更多,成本也更为低廉。芯片的电路宽度从90纳米降至65纳米,这意味着新技术,比如双核处理器可以装在与单核处理器大小相同的芯片上。英特尔的首席财务官安迪布赖恩特指出,这意味着英特尔不仅在性能上更进一步,同时也更加经济。‘人们没有意识到经济因素一个晶体管的成本已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5.5美元,降到现在的十亿分之一美元。’英特尔产能大幅提高,增强了削减成本的能力,使它相对于最直接的ST竞争对手超微拥有巨大优势。超微去年10月在德国德累斯顿建立了一家300毫米晶圆工厂,但产能依旧落后于英特尔,而且这座新厂大规模投产尚需时日。
来自超微威胁渐强
不过,英特尔的业务规模也可能导致对形势的错误估算。2005年,由于与其处理器相配的芯片组出现短缺,该公司将部分市场拱手让给了超微。英特尔个人电脑桌面平台部总经理斯蒂芬史密斯承认:‘我们失去了一些零散订单,这是芯片组短缺带来的副作用。’英特尔也许已经在生产65纳米芯片方面领先超微9个月的时间,不过,研究公司Insight 64的内森布鲁克伍德指出,新的设计和更小的电路仍然不能使英特尔领先于超微,后者在更快速、更节能的芯片上仍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他表示:‘实际上,超微正试图全面抢占市场。我认为,就算英特尔将在几个环节上缩小系统性能差距,今年超微还是会在服务器方面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上周,首款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苹果iMac电脑面市,英特尔与苹果电脑的关系取得突破。但是,如果大众市场的个人电脑供应商戴尔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采用超微的处理器,那么超微很可能获得更大的进展。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日前表示,其‘极有可能’在主要使用英特尔产品的同时,首次使用超微的芯片。今年,超微在德累斯顿工厂的产能可以翻番,从2005年年产5000万块芯片的规模增加至年产1亿块芯片。这将确保能够提供给像戴尔这样的大型个人电脑装配商全部需求的供应。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研究分析师莱斯圣地亚哥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戴尔‘变节’的可能性极大。超微还计划在2006年对英特尔提起反垄断诉讼。正如内森布鲁克伍德所总结的那样:‘2006年,英特尔和超微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演越烈。’
(源自:香港商报)